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26 11:00:01 阅读:()
鲜黄连,中药名称。石竹的根状茎和根。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湿热腹泻、红白痢疾、上腹痛、疑病症、呕吐、吞酸、吐血、出血、口舌疼痛、红眼肿痛、喉咙痛、蛀虫、痈、坏疽、喉咙痛。
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腹泻、红白痢疾、上腹部和疑病症疼痛、呕吐、吞酸、吐血、出血、口舌疼痛、红眼肿胀和疼痛、喉咙痛、蛀虫、痈、坏疽和溃疡。
口服:汤剂,6-12g。外用:适量,煎汁,洗眼或涂于口腔和舌头。
具有抗炎作用。
国家中草药汇编:“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要用于痈、疖肿、外伤、感染。”
1。治疗热痢疾:鲜黄连、吴茱萸各10克(一起炒,去掉吴茱萸),木香2.5克。在水里煎。山茱萸,新鲜山茱萸,烤山茱萸,治疗吞咽痛10g[2]。在水里煎。(1-2处方摘自《长白山植物药志》
3。治疗胃热,吞下酸,不想吃:鲜黄连6克,苍术9克,甘草3克。在水中煎煮,每天两次。
4. 治疗眼睛红肿疼痛:适量鲜黄连,煎汁,洗眼。(配方3-4来自吉林中草药)
根茎不规则、坚硬、圆形、扁柱状,直径2-6mm,长度3-6cm。表面为棕棕色,有节且起皱,覆盖着小的棕色鳞片,上端有残余的茎基部,下端有大部分发散的须根。它们易碎,容易折断。剖面呈亮黄色,不规则。木质部分宽,髓部小,经常有裂缝。须根细长、扭曲、弯曲,直径0.3-1.0mm,长度约20cm。表面呈土黄色,不易破碎。该部分为淡黄色,纤维强度高。它闻起来很新鲜,尝起来很苦。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30cm,光滑无毛。根茎薄而密,须根细而分枝,横截面呈亮黄色,叶4-6片,缺乏地上茎。单叶,膜质,叶轮廓近圆形,长6-8厘米,宽9-10厘米,先端凹,有1个针状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微波或全缘,掌状脉9-11,背面灰绿色,叶柄长10-30厘米,无毛。花葶长15-20厘米,花单生,有6片薰衣草萼片,花瓣状,紫红色,长圆形披针形,长约6毫米,有条纹,无毛,早落花瓣6片,倒卵形,基部渐尖,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雄蕊6片,长约6毫米,花丝扁平,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雌蕊长约4毫米,无毛,花柱长约2毫米,柱头浅杯状,边缘起皱,胚珠多数。蒴果呈纺锤形,长约1.5厘米,黄褐色,从上到下纵向和倾斜开裂,宿存花柱长约3毫米。种子多数,黑色。花期为5月至6月,结果期为9月至10月。
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
生于山坡上的灌木丛中,生于杂木与针阔叶混交林下,或生于山脚下阴凉潮湿的地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