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鸭脚木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24 03:20:02 阅读:()

鸭脚木,传统中药名称七叶树根皮,茎皮,根和叶的危害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根皮、茎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它们通常用于感冒和发烧、喉咙痛、烫伤、无名肿胀和毒素、风湿和关节痛、创伤性损伤。断根具有散风清热、除湿通络的作用。它们通常用于感冒和发热、女性经络发热、风湿和关节痛。伤叶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活血的作用。它们通常用于风热感冒、喉咙痛和皮疹热、风疹、瘙痒、风湿痛、湿疹、下肢溃疡、溃疡、肿胀和中毒、烧伤、瘀伤、肿胀和疼痛、骨折、刀伤和出血。

功效功能

功能

根皮、茎皮: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根:祛风清热,祛湿通络。叶:祛风除湿,解毒活血。

适应

根皮和茎皮:寒热、喉咙痛、烫伤、无名肿胀和毒素、风湿和关节痛、创伤性损伤和骨折。根源:感冒、发烧、女性月经发烧、风湿关节痛、创伤性损伤。叶子:风热、感冒、喉咙痛、皮疹热、风疹瘙痒、风湿痛、湿疹、下肢溃疡、酸痛、肿胀和中毒、烧伤、瘀伤、肿胀和疼痛、骨折、刀伤和出血。

用法和剂量

根皮和茎皮:口服:煎汤,9-15g或浸泡在酒中。外用:适量,油炸,洗净或捣固。根:口服:汤煎,3-9克,鲜品加倍或浸泡在酒中。外用:适量,煎煮或末磨,调整或夯实。叶:口服:煎汤,6-15g或磨成丸。外用:取适量,捣碎果汁或用红酒炒。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 抗炎作用。

相关讨论

黎族医学记载:“苦味、温性、出汗、泻表、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制剂:感冒颗粒

相关兼容性

1。治疗偏瘫、扭伤和挫伤:鸭足木根15-30g。在水里煎。它可以大量沸水清洗必须连续使用1-3个月。(湖南医学杂志)

2。创伤处理:鸭足木根、树皮9g,加入适量酸浆草,粉碎后涂抹于受伤部位。(贵州民间药)

加工

收获和加工

全年均可收获。将根和根皮清洗、切片并干燥树叶是新鲜的。

药材鉴定

药材性状

树皮呈卷曲状或不规则板状,长30-50cm,厚2-8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深灰色,粗糙,常有苔藓斑点,有准圆形或横向的长方形皮孔。内表面为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线。它易碎,易断裂,截面均匀,纤维状。略带芳香、苦涩。叶簇生,枝端为鸭掌复叶,长椭圆形,全缘或波状,疏生锯齿。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和属

刺五加鹅掌柴。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2-15米,胸径超过30厘米。小枝很厚,干燥时起皱,幼时有密集的星状短柔毛,头发很快就会逐渐稀疏。叶有小叶6-9片,可达11片,叶柄长15-30厘米,疏生星状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纸质,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椭圆形,稀疏椭圆形披针形,长9-17厘米,宽3-5厘米。年轻时,它们密被星状短柔毛,后毛逐渐脱落。它们无毛或全部无毛,除了中脉和脉腋之间。先端锐尖或短尖,稀疏圆形,基部逐渐狭窄,楔形或钝,边缘完整,但幼树中常有锯齿状或羽状分裂。侧脉7-10对,下方稍隆起,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1.5-5厘米,中央长,两侧短,疏生星状短柔毛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厘米,主轴和分枝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毛逐渐变薄,斜枝,数个到十几个总状伞形花序,偶有单生花1-2个伞形花序,10-15朵花,总花梗纤细,长1-2厘米,星状短柔毛花梗长4-5毫米,星状短柔毛小苞片小,宿存花白色,花萼约2.5毫米长,幼时有星状短柔毛,后期无毛,边缘几乎全缘或有5-6个小齿。花瓣5-6,开花时反折,无毛雄蕊5-6,略长于花瓣。子房5-7室,稀疏9-10室。花柱结合形成一个粗又短的柱状花盘,花盘是平的。果实球形,黑色,直径约5毫米,边缘不明显。花柱非常粗而短,长1毫米或稍短,柱头头头状花期为11月至12月,结果期为12月。

分布区

分布在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位于山谷或沟壑两侧的稀疏森林中。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