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21 16:40:01 阅读:()
苦木,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木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1、茎含苦木碱A即1-乙氧甲酰基-β-咔啉,苦木碱B即1-甲氧甲酰基咔啉,苦木碱C即1-甲酰基-β-咔啉,苦木碱D即4,5-二氧基铁屎米酮,苦木碱E即铁屎米酮,苦木碱F即4-甲氧基铁屎米酮,苦木碱G即1-乙烯基-4,8-二甲氧基-β-咔啉,苦木西碱C、D、E。
2、树干含苦木素,异苦木素,苦树素A、B、C、D、E、F、G,苦木半缩醛A、B、C,苦木内酯A、B、C、D、E、F、G、H、I、J、K、L、M。
3、嫩枝含(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3α-氧代-3α-高-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24Z)-7,24-甘遂二烯-3β,27-二醇等。
1、对血流的影响:苦木中的铁屎米酮给兔静注0.3mg/kg,能增加兔肠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为15%、10%。而苦木碱D、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5-羟基-苦木碱)F和苦木碱B仅增加兔肠的血流率。对苦木增加血流的机制的研究发现,苦木中的生物碱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从苦木基部分离到的1-甲氧基羰基-β-咔啉对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3.6×10-5mol/L。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4×10-5mol/L,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0.4×10-5。
2、抗癌作用:从苦木中分离到的苦树素甙-B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弱于5-氟尿嘧啶。
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β-咔啉在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苦木枝叶制成的注射液(2g生药/ml)给小白鼠(0.2-0.5ml/只)及犬(8ml/只)皮下注射,对银环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小白鼠保护率为75.6%,狗保护率为100%。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杀虫剂。”
2、《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主治眼镜蛇、青竹蛇咬伤,疮疖,体癣,湿疹。”
3、《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燥湿,健胃杀虫。主治痢疾,胆道感染外治痈疖疮毒,疥癣,烫伤。”
4、《湖北中草药志》:“解毒杀虫。用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1、治阿米巴病疾:(苦木)茎枝15g,石榴皮15g,竹叶椒根9g。水煎,分2次服。
2、治菌痢:(苦木)茎枝9-15g。研粉,分3-4次吞服。(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局部化脓性感染和预防外伤感染:苦木500g,粉碎过120目筛,与凡士林500g制成软膏。化脓处先用苦木水洗净,外敷,每日1-2次。[《中草药通讯》1977,(9):28]
4、治疮疖,体癣,湿疹:(苦树)茎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1、本品粉末黄绿色。叶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下表皮气孔甚多,气孔不定式。叶肉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纤维成束,细长,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多破碎。木射线细胞高1-8列细胞,细胞壁稍厚,纹孔较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木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茎类圆形,粗达30cm,或切片厚1cm。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散布不规则灰白色斑纹。树心处的块片呈深黄色。横切片年轮明显,射线放射状排列。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气微,味苦。
苦木科苦木属苦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