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11 18:50:01 阅读:()
泡桐皮,中药名称。泡桐斯特德。树皮。具有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热痹、淋病、丹毒、痔疮、肿毒、肠风血、外伤性肿痛、骨折等。
祛风除湿消肿解毒。
风湿、热和关节痛、淋病、丹毒、痔疮、肿胀和毒素、肠风下出血、创伤肿胀和疼痛、骨折。
口服:煎剂,15-30g。外用:适量新鲜产品,捣固或油炸后涂汁。
1。泡桐:树皮含有紫丁香苷。
2. 泡桐:树皮含有丁香酚苷、松柏素、紫丁香苷和梓醇。木材中含有咖啡酸糖酯A和B、泡桐、芝麻素、木质素和总纤维素,α-纤维素、戊聚糖和木质素中富含丁香酚。树干含有新的bigot糖苷I和II、黄麻糖苷和丁香酚糖苷。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泡桐皮的乙醚、乙醇和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表明,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其次是嘉士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弱。泡桐茎的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红苷I,对上述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从泡桐叶中分离的几种晶体对8种常见细菌、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泡桐中的D-芝麻素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泡桐叶中熊果酸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泡桐果、泡桐木屑提取物能显著延长二氧化硫致小鼠咳嗽时间,显著延长组胺喷雾剂致豚鼠倾倒时间,表明有平喘作用。泡桐叶泡沫提取物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中酚红的排泄,表明具有祛痰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熊果酸具有明显的稳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大鼠正常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戊四氮的抗惊厥作用。
4. 抗癌作用:熊果酸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长Heai腹水癌小鼠的寿命。
5. 增强杀虫剂效果:毛泡桐含有泡桐素和芝麻素,可增强除虫菊酯和烯丙基除虫菊酯(苍蝇、蚊子等)的杀虫效果。
6. 其他功效:泡桐果可以降低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熊果酸还具有抗炎作用,增加肝糖原,减少心肌和横纹肌糖原以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熊果酸100mg/kg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泡桐茎的木质部仍然含有梓醇。实验表明梓醇具有利尿和通便作用。泡桐树皮中含有紫丁香苷。实验表明紫丁香苷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用于术中止血,显著减少出血。
1。经典之作:“主五痔,杀三虫。”
3。药性理论:“治五渣,浴发祛风,养发。”
4. 纲要:“治疗痤疮、小儿丹毒,并用煎汁涂抹。”
5. 河南省中草药手册:“消肿解毒,祛风除湿。主要用于神经性肩痛、牙痛、牙龈肿痛、肌肉骨痛、创伤性损伤和骨折。”
6. 安徽中草药:“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补水消肿。主要用于创伤肿痛、肌肉骨痛、发热易怒。”
1。神经性肩痛的治疗:500克老泡桐皮。从煎炸水中去除残渣,趁热搅拌500克麦麸,涂抹在受影响区域,待冷时更换。
2. 治疗痈、坏疽、痔疮、瘘管和恶疮:用通脾水煎敷。(普济秘方)
3。跌伤和拍打伤的治疗:泡桐树皮(去掉绿色,留下空白)。用醋炒。
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裂纹,小枝上有明显的皮孔,常有粘液状短腺毛。清淡而略带甜味。
玄参科泡桐、泡桐或毛泡桐。
1。泡桐: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幼枝、叶片、叶柄、花序和幼果上覆盖着黄棕色的星状绒毛。叶柄长12厘米,叶片长卵形,心形,最长可达20厘米,顶端长而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窄,几乎呈圆柱形,约25厘米长,小聚伞花序有3-8朵花。在第一个秋天,有花蕾,第一片叶子开放,总花梗几乎等于花梗。花萼倒锥形,长2-2.5厘米,5裂至1/3,裂片椭圆形。在果实期,它变成一个狭窄的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状,白色,内部有紫色斑点,长达10厘米。管子是直的,逐渐向上膨胀。上唇狭窄,2裂,向后卷曲,下唇为3裂。先端有齿状齿或凹头雄蕊4枚,两枚结实,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纤细,向内弯曲。蒴果木质,长方形,长6-10厘米,室后部有两个裂片。种子多数,平和具翅。开花期为2月至3月,结果期为8月至9月。2.毛泡桐: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片全缘或3-5裂。这些花外面通常是淡紫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有紫色的条纹。花期为4月至5月,结果期为8月至9月。
1。泡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引种栽培。2.泡桐: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产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1。泡桐:生于低海拔山坡、森林、山谷和荒地,野生或栽培。2.泡桐:通常栽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