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5-05-18 06:20:02 阅读:()
锦香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Phyllagathiscavaleriei(Levl.etVan.)Guil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血热崩漏,肠热痔血,小儿阴囊肿大。
清热凉血,利湿。
用于热毒血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血热崩漏,肠热痔血,小儿阴囊肿大。
《贵州草药》:“性微寒,味辛、苦。”
《贵州草药》:“根:清热,凉血,利湿,补虚。治月家病,肠热下痢,痔疮出血。”
1.治肠热下痢:石用15-30g。煨水服。(《贵州草药》)
2.治月家病:石用15-30g,泡酒250g。每日2次,每服15g。(《贵州草药》)
3.治痔疮出血:石用15g。煨水服,日3次。(《贵州草药》)
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
草本,高10-15cm。茎直立或匍匐,逐节生根,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形,通常不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9cm,密被长粗毛叶片纸质,广卵形、广椭圆形或圆形,先端广急尖至近圆形,基部心形,长6-16cm,宽4.5-14cm,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表面被疏糙伏毛状长粗毛,背面仅基出脉及侧脉被平展的长粗毛基出脉7-9,表面脉平整,背面脉隆起。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4-17cm,被长粗毛,稀几无毛苞片倒卵形或近侧披针形,被粗毛,通常仅有4枚,长约1cm,或更长花梗与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状四棱形,裂片广卵形花瓣粉红色至紫色,上部略偏斜,先端急尖雄蕊4,近等长,花药基部具小瘤或不明显,药隔下延呈短距子房杯形,先端具冠。蒴果,先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宿存萼具8纵肋,果梗伸长,被糠秕。花期6-8月,果期7-9月。
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阴湿地或水沟旁。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