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5-05-06 07:00:02 阅读:()
猕猴骨,中药材名。为猴科动物猕猴MacacamulattaZimmermann和短尾猴M.speciosaF.Cuvier等的骨骼。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镇惊,截疟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骨折,小儿惊痫。
祛风除湿,强筋壮骨,镇惊,截疟。
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骨折,小儿惊痫。
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1、《证类本草》:“头骨主瘴疟,作汤治小儿惊痫,鬼魅寒热。”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祛风除湿,镇惊截疟。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瘴疟发热。”
3、《广西药用动物》:“有强壮筋骨的作用,对促进骨折愈合有效。
4、《贵州民间方药集》:“浸酒,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
5、《中国动物药》:“祛风湿,通经络,镇惊。治风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跌打损伤等症。”
1、治风湿关节痛:猴骨500g(打碎),独活、巴戟天、桂枝、白芍、威灵仙、牛膝各15g。用白酒2500ml,浸泡1个月。每日饮2次,每次20ml。
2、治小儿惊痫:猴头骨烧黑研末。每服3g,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1-2方出自《中国动物药》)
3、治疟疾进退不定:猢狲头骨一枚(烧灰)。细研为散。空腹以温酒调服一钱,临发时再服。(《圣惠方》)
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骼挂通风处晾干。
1、猴骨:取原药除去杂质,用清水浸1-2星期,刮去筋肉,洗净,晒干。锯成段。
2、炒猴骨:取油沙置锅内,用武火炒烫后,放入净猴骨,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
3、酒酥猴骨:取沙炒猴骨,趁热投入定量的酒中,淬酥,捞出,哂干。用时捣碎。每净猴骨10kg,用酒2kg。
4、醋酥猴骨:取沙炒猴骨,趁热投入定量的醋内淬酥,捞出,晒干。用时捣碎。每猴骨100kg,用醋25kg。
药材分四肢骨和全身骨两种规格。
1、四肢骨:肱骨长约13cm,粗约1.3cm尺、桡骨大小几乎相等,长约14cm,粗约0.8-1cm。股骨长约17cm,粗约1.5cm,微弯腓、胫骨粗15cm,胫骨长约1.2cm,腓骨较细。前、后肢及掌部与爪均带有皮毛,毛呈黄棕色,骨质轻,外表不甚洁白,断面骨髓多已干枯。
2、全身骨:分头骨、脊骨、肋骨、髋骨及尾骨等。脊椎骨粗大,28节肋骨13对,细瘦而弯曲尾骨从前至后渐细,15节。市售商品多残缺不全。
本品以去净筋肉,无霉坏、臭味、虫蛀者为佳。
1、猕猴:栖息于石山、树林、裸岩等环境。营集群生活。2、短尾猴: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群居。余皆与猕猴相似。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