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4-07-30 02:00:02 阅读:()
薄荷,中药名。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
5、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6、西医诊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属于风热表证者,传染性红斑症(第五疾病)、手足及口病、回归热等见有风热表证者,头痛、偏头痛、急性结膜炎、汨溢、慢性咽炎及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痛等见有风热表证者,麻疹、多形性红斑、荨麻疹等见有风热表证者,慢性肝病之后遗症、胆石症、胆囊之其他疾患、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胸肋膜疼痛症、他处未归类之忧郁性疾患、情感性精神病等属于肝郁气滞者。
1、内服:煎汤,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2、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饮食禁忌:不宜食用性温热的食物忌鳖肉。
本品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脑、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另含异端叶灵、薄荷糖苷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醇等多种成分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杄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3、抗生育及抗癌作用:薄荷有一定抗着床、抗早孕、兴奋子宫作用。薄荷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
4、局部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局部麻醉和抗刺激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内服小量薄荷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故有发汗解热的作用。
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薄荷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黏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1、《新修本草》:主贼风伤寒,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2、《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1、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喉科秘旨》)。
3、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5、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如薄荷汤(《痧胀玉衡》)。
1、薄荷配菊花:二者均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且薄荷能疏肝行气,菊花善于清肝明目。二者配伍,疏散头面郁热的作用更著。常用治外感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
2、薄荷配牛蒡子:二者均有疏散风热,透疹作用,相须配用,效力更著。常用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咽痛等,以及麻疹初起、疹透不畅及风疹、瘾疹。
3、薄荷配金银花、连翘:三药皆轻清宣透之品,均能疏散风热,薄荷长于疏散透邪,金银花、连翘长于清热解毒。三药合用,清散并用,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常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所致的发热、微恶寒、头痛、口渴、咽痛等。
4、薄荷配柴胡:二药皆有解表退热、疏肝理气之功,相配则外能发汗解表以退热,内能疏肝行气以解郁。常用治外感发热,热郁于表,发热微恶寒,无汗等,以及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等。
5、薄荷配桔梗:薄荷善于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桔梗善于开宣肺气,利咽开音。二者配伍,共奏散风热,利咽喉之效。常用治风热上壅所致的咽喉肿痛。
6、薄荷配僵蚕:薄荷与僵蚕皆有疏散风热之功。薄荷兼能利咽僵蚕长于息风止痉,并能解毒散结。二者配伍,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热毒壅滞于上所致的咽痛、痄腮、大头瘟,以及小儿外感抽搐。
1、薄荷与野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为我国特产药材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一,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主产于江苏苏州、太仓、浙江笕州等地。尤其以苏州地区产量大而质优,故江苏产薄荷被视为道地药材。按生长方式区分,有野生与栽培之分,一般认为栽培者质量为佳,野生薄荷质量较差。薄荷仝草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或薄荷脑,含量为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有乙酸薄荷酯、柠檬烯、异薄荷酮等。
2、薄荷叶与薄荷梗:薄荷叶为薄荷的叶片人药,长于发汘解表薄荷梗为薄荷的茎入药,偏于疏肝行气和中。
3、薄荷与柴胡:两者均为辛凉解表药,都能疏散风热,疏肝解郁。都可用于外感风热以及肝气郁滞。但薄荷又能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也可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目翳,咽痛口疮,麻疹不透等。柴胡则长于疏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举阳气,又常用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中气下陷、脏器脱垂等。
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苦甘颗粒、清眩片(丸)、西园喉药散、乳宁颗粒。
银翘散(《温病条辨》)、桑菊饮(《温病条辨》)、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逍遥散(《和剂局方》)。
薄荷甘草茶:
(1)功效:清肺止咳、解毒利咽。方中薄荷是清利头目、清热利咽的常用药,药性辛凉而有香气,配合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喉痒痛、声音嘶哑等。
(3)做法:将甘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50毫升,煎沸10分钟:再将洗净的薄荷放入,煮沸即可。去渣取汁,调入白糖。
(4)用法:频频饮用。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1、薄荷:除去老梗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2、蜜薄荷: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薄荷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薄荷100kg,用炼蜜35kg。
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梭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比2-7cm,宽1-3m,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茎上部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萼齿狭三角状钻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
1、薄荷: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茎长5-8mm,呈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略被茸毛,切面白色,髓部中空。叶片深绿色或灰绿色,皱缩而破碎,花序轮伞状,花冠黄棕色,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
2、蜜薄荷:形如薄荷,表面显黄火色,略带黏性,味微甜。
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
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茎锐四棱形,多分枝,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著。单叶对生叶柄长1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mm,愈向茎顷,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2mm以下,具缘毛花柄纤细,长2.5mm,略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被柔毛及腺鳞,具10脉,萼齿5,狭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长卵球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主产于江苏的太仓以及浙江、湖南等省。
薄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而以低海拔栽培,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茎在5-6℃可萌发出苗,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如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冬季在-30--20℃的地区仍可越冬。喜阳光,不宜在荫蔽处栽培,薄荷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夹沙土或油沙土较好。土壤pH5.5-6.5为宜,微碱性的土壤也能栽培。
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在秋季收获后,使根茎留在土里,栽种前挖出,选节间短、色白、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茎,切成6-10cm长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栽种期自11月-3月初均可,因地而异。栽种地应多施底肥深翻,整平后,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6-8cm,将种用根茎撤入沟内,随即覆土,耙平压实。每1h㎡约需用根茎1125-1500kg。
1、病害有锈病,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治,在收获前20d停止喷药。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