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4-07-28 19:40:01 阅读:()
吴茱萸,中药名。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内服:煎服,1.5-4.5g。外用:适量。
1、中药配伍禁忌:
(1)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2)不宜与甘草同用,吴茱萸生物碱可以与甘草酸发生沉淀反应,使吴茱萸降低疗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吴茱萸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不宜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可以明显对抗前者的升压作用。
(2)苯海拉明可以对抗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二者不宜联合应用。
1、中药配伍禁忌:
(1)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2)不宜与甘草同用,吴茱萸生物碱可以与甘草酸发生沉淀反应,使吴茱萸降低疗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吴茱萸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不宜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可以明显对抗前者的升压作用。
(2)苯海拉明可以对抗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二者不宜联合应用。
3、饮食禁忌:忌寒凉留湿之物。恶牡蛎肉,忌猪心。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月桂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吴茱萸苦素等。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吴茱萸水煎液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吴茱萸汤可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吴茱萸或吴茱萸汤对胃肠的自发性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吴茱萸或吴茱萸水煎剂具有止吐、止泻的作用。吴茱萸汤具有保肝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吴茱萸汤升压作用迅速,伴有心率缓慢,为α、β受体混合兴奋剂。煎剂又具有降压作用。吴茱萸水提物20g/kg可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而具有抗凝作用。吴茱萸汤具有强心、改善微循环、抗休克的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煎剂具有抗病毒、杀虫的作用。
4、此外,吴茱萸尚具有镇痛、抗炎、利尿、抗健忘、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
1、《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2、《本草经疏》:“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1、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如吴茱萸汤(《伤寒论》)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导气汤(《医方简义》)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如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2、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吴茱萸汤(《圣济总录》)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与半夏、生姜等同用,配伍黄连,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良方》)。
1、吴茱萸配生姜:吴茱萸长于暖肝散寒,疏肝下气,重在降逆生姜善于温胃散寒,和中止呕,偏于宣通。两药配伍,增强了温胃降逆,散寒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等。
2、吴茱萸配干姜:吴茱萸长于暖肝散寒,开郁降逆,下气止呕干姜善于健运脾阳,温中止呕。两药配伍,增强了温中散寒,降逆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嘈杂吞酸等。
3、吴茱萸配川楝子:吴茱萸辛温偏于开郁降气川楝孑苦寒善于清热行气。两药配伍,增强了开郁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寒热郁结、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疼痛、疝气疼痛等。
4、吴茱萸配小茴香:吴茱萸长于散寒止痛,疏肝下气小茴香善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两药配伍,增强了暖肝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滞肝脉,疝气疼痛等。
5、吴茱萸配五味子:吴茱萸长于温中燥湿五味子善于收敛固涩。两药配伍,具有温中除湿,涩肠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等。
6、吴茱萸配当归:吴茱萸长于温经散寒止痛当归善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增强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妇人胞宫虚寒之月经延期,量少,色黑,少腹冷痛及疝气疼痛等。
7、吴茱萸配党参:吴茱萸长于疏肝理气解郁,温中下气止呕党参善于补脾养胃,健运中气。两药配伍,具有疏肝健胃,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胸满或干呕,吐涎沫,头痛等。
1、生吴茱萸、制吴茱萸、盐制吴茱萸:生吴茱萸多外用,主含挥发油,长于祛寒燥湿,用于口疮、高血压病、湿疹、牙疼等。但因其辛热有小毒,故临床当审证慎用。各种方法炮制对吴茱萸均有减毒作用,常供内服。对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吴茱萸经炒、烘、晒炮制后,生品及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含量略有变化,但未有成分的消失或新化合物生成,说明三种不同炮制方法对其中挥发油未产生质的影响。制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多用于厥阴头痛,行经腹痛,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湿脚气,五更泄泻。盐制吴茱萸挥发油成分仅为生品含量的一半,咸能软坚消肿,故盐制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宜用于疝气疼痛。
2、吴茱萸与干姜:两药均辛热,归脾、胃经,均具温中散寒之功,同可用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泄。不同点为:吴茱萸又归肝、肾二经,且有小毒,又能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此外,尚可助阳止泻,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干姜又归心、肺二经,又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寒饮咳喘、形寒。
3、吴茱萸与附子:两药均辛热,归脾经,均能温脾散寒,助阳止泻,同可用于脾肾阳虚的泄泻。然吴茱萸又归肝、胃二经,且有小毒,又能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同时又可制酸止痛,用治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附子又归心肾经,有大毒,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故为治亡阳证之首选药,且善补火助阳,治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遗尿、尿频,以及阳虚水肿、外感、自汗、胸痹痛等附子彻内彻外,善逐风寒湿邪,有温经止痛,通痹散结之功,故又可用于素体阳虚,寒湿偏盛,关节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证。
4、吴茱萸与木瓜:两药均入肝、脾经,用于寒湿脚气,肿胀麻木。但吴茱萸辛散苦降,大热燥烈,长于暖肝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且可温脾燥湿暖肾,故上散厥阴寒邪,下降浊阴逆气,以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巅顶痛甚,干呕,吐涎沬之厥阴头痛,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吴茱萸且能疏肝理气解郁,温中下气止呕,制酸止痛,故可用治肝寒犯胃之脘腹冷痛,吞酸嘈杂,肝郁化火肝火犯胃之胁痛口苦,呕吐昋酸等吴茱萸既能温脾散寒,又能助阳止泻,故又可用于脾胃虚寒泄泻及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木瓜味酸入肝,益筋和血,故有舒筋活络,除痹止痛之功,为治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尤以湿痹、筋脉拘挛者更为适宜木瓜又以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化中焦之湿而醒脾和中,脾得健运,则泄泻可止,胃得和降,则呕吐自除还能平肝舒筋活络而缓急,故治疗吐泻转筋常用之此外,还具有消食、生津的作用,故又可用于食积消化不良、胃津不足,舌干口渴之证。
5、吴茱萸与细辛:两药均味辛性温热,有小毒,均可散寒止痛,用治头痛。吴茱萸主入肝经,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用洽厥阴肝经巅顶头痛,寒滞肝脉诸痛又可燥湿助阳、疏肝下气,治寒疝腹痛、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寒湿脚气肿痛、阳虚久泻、脘腹冷痛、经寒痛经及月经不调等。细辛主入肾经,治少阴肾经头痛及牙痛,痹痛又可散寒解表,通窍,温肺化饮,用治风寒感冒、阳虚外感,鼻渊头痛,寒痰停饮,气逆喘咳吹鼻取嚏,又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治中恶、痰厥所致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闭证。
复方黄连素片、四神丸(片)、戊己丸、小儿健脾贴膏、四方胃片。
左金丸(《丹溪心法》)、吴茱萸汤(《伤寒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温经汤(《金匮要略》)、香连丸(《和剂局方》)。
吴茱萸粥:
1、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及脘腹冷痛、呕逆吐酸。
3、做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4、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1、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取净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趁热加入吴茱萸拌匀,稍润候吸尽汁液,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
3、盐炒吴茱萸:取净吴茱萸于适当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稍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2kg。
4、黄连制吴茱萸:取净黄连片或碎块,置锅内,加入适量水煎汤,捞出黄连渣,投入净吴茱萸,闷润至黄连水吸尽时,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黄连12kg。
5、酒炒吴茱萸:取净吴茱萸用黄酒拌匀,闷润酒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茱萸100kg,用黄酒20kg。
6、醋炒吴茱萸:取净吴茱萸用醋拌匀,闷润至醋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米醋18kg。
7、姜制吴茱萸:取净吴茱萸用姜汁拌匀,用文火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
贮于燥容器内,制吴茱萸、盐炒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酒炒吴茱萸、醋炒吴茱萸、姜制吴茱萸,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本品粉末褐色。非腺毛2-6细胞,长140-350μm,壁疣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黄色至棕红色物。腺毛头部7-14细胞,椭圆形,常含黄棕色内含物柄2-5细胞。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10-25μm偶有方晶。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直径35-70μm,胞腔大。油室碎片有时可见,淡黄色。
2、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醇10ml,静置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吴茱萸次碱对照品、吴茱萸碱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0.2mg和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三乙胺(7: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1、吴茱萸:参见“药材”项。
2、制吴茱萸:色泽加深,气味稍淡。
3、盐炒吴茱萸:表面焦黑色,色香浓郁,味辛辣,微苦咸。
4、黄连制吴茱萸:表面黄褐色,气香,味苦。
5、酒炒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微有酒气。
6、醋炒吴茱萸:裂开,表面深褐色,微有醋气。
7、姜制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具有姜气味。
掺伪品:
1、少果吴萸:为芸香科植物少果吴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melonoma(Hand.-Maz)Huang干燥的果实。呈略扁的圆球形,大小不等,直径约10mm。外果皮绿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具散在突起腺点,分果瓣常45(其中有未发育果瓣),从顶面观分果瓣多未裂至基部内果皮淡黄色,光滑,由基部反卷与外果皮分离,每分果具1粒黑色种子,表面皱缩,多已脱落。味辛辣。
2、香椒子:为芸香科植物香椒子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l.etZune的果实。多为2-3个分果瓣,外果皮黄粽色或黄绿色,粗糙,散生多数小凹点(油室),分果瓣顶端具短小喙状尖内果皮淡黄色,光滑,由基部向上反卷与外果皮分离,每分果瓣中具一粒黑色具光泽的种子,种子多已脱落。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石虎及疏毛吴茱萸。
1、吴茱萸:常绿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枝、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锲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浅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本变种与正种很相似。区别点为变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疏毛吴茱萸:与上种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上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1、吴茱萸: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
2、石虎: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疏毛吴茱萸: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2、石虎:生于山坡丛林中。
3、疏毛吴茱萸: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干燥。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1、种子繁殖:取树势健壮、结果多的植株,待果实成熟后采收,阴干,切忌日晒,否则易使种子失去发芽力。春播,于3月下旬-4月上旬,用条插法,按行距15-20cm开条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播入,薄覆细土,盖草一层,浇水保湿。现因繁殖速度慢,故生产上已少用。
2、分株繁殖:12月下旬,可在母株旁距0.6m处,将侧根的表土刨开,露出较粗的侧根,每隔7cm左右砍一伤口,再覆土,施粪肥。春季伤口处长出幼苗,待幼苗长大后,即可与母株分离。
3、扦插繁殖:枝插法,11-12月或1-2月植株萌芽前,剪取1-2年生健壮枝条为插穗,长20-25cm,具3-4个芽,两端剪成斜面,扦插于苗床,露出地面5-10cm,覆草一层,注意浇水,遮荫。扦插后约1-2个月生根。第2年苗高30cm移栽。根插法,选树龄4-6年,于2月上旬前后,选较粗壮的侧根,截成15-18cm的小段作插穗,按行株距15cm×15cm开穴,每穴斜插一段,覆土,浇水。育苗第二年就可移栽,定植移栽时间3-4月或11-12月,按行珠距(1.5-2)m×(1.5-2)m开穴,穴径60cm,深45cm,施入腐熟厩肥,幼苗根部蘸黄泥浆后栽种,覆土,压实,浇水。
1、煤烟病,5-6月杀死传染病源,可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
2、锈病,5月中旬发病时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倍液。还有树脂病等为害。
3、褐天牛,7-10月为害,幼虫蛀入树干,蛀食木质部,可用人工捕捉。
4、橘凤蝶,3月幼虫咬食芽、嫩叶或咬成缺刻与孔洞,可喷Bt乳剂300倍液。另有蚜虫、红蜡介壳虫等为害。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