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1-12-12 15:54:35 阅读:()
土贝母,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拔毒的功效。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疣赘,蛇虫咬伤。
清热化痰,散结拔毒。
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疣赘,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贴敷。
鳞茎含三萜皂甙:土贝母糖甙Ⅰ、Ⅱ、Ⅲ、Ⅳ、Ⅴ。还含△7,16,25(26)豆甾三烯醇、麦芽醇、麦芽糖、蔗糖。
1、抗炎作用:小鼠耳预先局部应用土贝母糖甙Ⅰ,对局部应用花生四烯酸或TPA(十四烷酰佛波醇醋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引起的耳水肿均有抗炎作用。
2、抗癌作用:在小鼠皮肤两期致癌作用试验(2-stagecarcinogenesistest)中,土贝母糖甙Ⅰ具有很强的抗致癌作用。7星期龄小鼠背部剃毛,该部位一次局部应用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100μg溶于100μl丙酮〕,随后局部应用促癌剂TPA(1μl溶于100μl丙酮),每星期2次。应用DMBA和TPA小鼠第1个肿瘤出现于第6星期,实验结束(第18星期)时,80%小鼠发生肿瘤,平均每鼠瘤数10.3个。如在应用DMBA和TPA同时,加用土贝母糖甙Ⅰ,则不出现肿瘤,小鼠皮肤光滑,且不影响体重生长,而对照组皮肤则有多个炎症病灶,且应用TPA者可抑制体重生长。如用土贝母糖甙Ⅰ溶液(0.2mg/ml)给小鼠自由饮用,其抗癌作用较差,对照组平均每鼠15.5个肿瘤,治疗组9.4个(P<0.05),产生肿瘤的百分率则两组几乎相同,体重增长两组也相似。土贝母糖甙Ⅰ对血液和各个脏器如脑、肝、脾、胃、肠、心和肾上腺均无明显影响,因此认为在所用剂量口服时,既无急性也无慢性中毒。
1、《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
2、《百草镜》:“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
3、《茅昆来笔记》:“专消痈疽毒痰、杨梅结毒。”(引自《纲目拾遗》)
4、《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有解毒,消肿的功效。治乳痈、乳癌、痰核瘰疬、疮疡肿毒,蛇虫毒及刀伤出血。”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主治淋巴结结核,骨结核。”
6、《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用于肿瘤。”
1、治乳痈初起:白芷、土贝母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壮实者,每钱五服。(《纲目拾遗》)
2、治乳腺癌:土贝母、蒲公英、山甲、橘核、银花、夏枯草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对于伴有红肿热痛者,疗效尤佳。(《抗癌中草药制剂》)
3、治乳岩: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纲目拾遗》)
4、治颈淋巴结核未破者:土贝母9g,水煎服。同时用土贝母研粉,醋调外敷。(《陕西中草药》)
5、治疠串,不论已破未破:土贝母半斤,牛皮胶四两,敲碎,牡蛎粉炒成珠,去粉为细末,水发丸,绿豆大。每日早晚,用紫背天葵根三钱,或用海藻、昆布各钱半煎汤,吞丸三钱。(《纲日拾遗》引瑞安生验方)
6、治骨结核溃烂流脓:土贝母、蜈蚣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甜米酒炖热冲服。(《安徽中草药》)
7、治鼠疮:大鳞鱼一尾,皂角内独子,每岁一个,川贝母二钱,土贝母二钱。将皂角子、贝母入鱼肚内,黄泥包裹,阴阳瓦炭火焙干,存性,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黄酒调服。忌荤百日。
8、治毒蛇咬伤:急饮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贝母四至五钱为末,热酒冲服,再饮酒尽醉。安卧少时。药力到处,酒化为水,从伤口喷出。候水尽,将碗内贝母渣敷伤口。垂死者皆活。(7-8方出自《纲目拾遗》)
9、治刀割斧砍,夹剪、枪、箭伤损:土贝母末敷之,止血收口。(《年希尧集验良方》)
10、治痈肿疮疖:鲜土贝母,捣烂外敷。如痈肿已破出脓,而肿不消,用土贝母、旱莲草各12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贝母苷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3∶8∶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多角状或三棱形,高0.5-1.5cm,直径0.7-2cm。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基部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稍有焦臭,味微苦。
以个大,质坚实,色淡红棕,断面角质样半透明者为佳。
葫芦科蓝耳草属土贝母。
攀援性蔓性草本。鳞茎肥厚,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径达3cm。茎纤细,无毛,具棱沟。叶柄纤细,长1.5-3.5cm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cm,宽3-10cm,掌状5深裂,每裂片角3-5浅裂侧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中间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个显著突出的腺体,叶片两面无毛或仅在脉上有短柔毛。卷须丝状,单一或2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状,极稀花单生,花梗纤细,花黄绿色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丝状尾雄蕊5,离生,花丝分离或双双成对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显著的疣状凸起,花柱3,柱头2裂。果实圆柱状,长1.5-3cm,径1-1.2cm,成熟后由果先端开裂,果盖圆锥形,具6颗种子,种子卵状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纹状突起,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长8-10mm,宽约5mm,厚1.5mm,先端有膜质的翅,翅长8-10mm。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对土壤适应范围广,但宜选择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栽培。
用种子和鳞茎繁殖。
1、种子直播:春播于3-4月,播前种子用温水浸泡8-12h,按行距35m开沟条播,覆土1-2cm,每1h㎡播种量30-37.5kg。2、鳞茎繁殖:早春或晚秋将地下鳞茎挖出,选留小者作种,按行株距40cm×20cm穴栽,每穴放鳞茎1-2个,施基肥适量,覆土2-3cm。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