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3-07-24 12:20:01 阅读:()
平菇又名侧耳、蚝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菌。
1、
:
① 棉籽壳99{bf} 石灰1{bf} 多菌灵0.1{bf}
② 包谷芯76{bf} 棉籽壳20{bf} 麦麸皮或包谷粉3{bf} 石灰1{bf}
③ 包谷杆87.5{bf} 麦麸皮5{bf} 包谷面3{bf} 石灰3{bf} 尿素0.5{bf} 食盐1{bf}
④ 稻草74{bf} 包谷粉25{bf} 石膏粉1{bf} 多菌灵0.1{bf}
⑤ 麦杆84{bf} 麦麸皮8{bf} 石膏2{bf} 尿素0.5{bf} 过磷酸钙1.5{bf} 石灰4{bf}
⑥ 锯木面60{bf} 棉籽壳30{bf} 麦麸皮9{bf} 石灰1{bf} 
⑦ 杂草94{bf} 麦麸皮5{bf} 石膏1{bf}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2、
:
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 10厘米 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 1米 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 1米 ,宽 1米 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 60℃ 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 60℃ 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 30℃ 以下时进行装袋。
装袋
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
:
①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
②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
③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
④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
⑤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
4、
高压柜灭菌法:120℃灭菌稳压后保持4小时蒸汽灭菌  
蒸汽灭菌法:100℃蒸汽蒸透后保持6小时以上  
蒸锅灭菌法:菇农在生产上常采用蒸锅灭菌,先将蒸锅内注好水,锅上接上蒸屉(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专用蒸锅更好),上面用屉盖盖严并压紧。一般顶层上大气后再灭菌10~15小时也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5、
接种场所、人员、器械消毒:冷却室和接种室必须经过灭菌消毒,一般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用15克硫磺或者5克高锰酸钾 10毫升甲醛熏蒸,也可以用烟雾剂熏蒸,有条件的可以用紫外线灯管杀菌。人员和器械用75{bf}的酒精和0.1{bf}高锰酸钾消毒  
消毒后等到料温低于30度后开始接种,一般用接种箱或密闭的接种室接种,接种速度要快,菌种撒播表面后立即包严,以免杂菌进入。  
6、
培养室也要消毒,一般室内搭建简易培养架,也可以"品"字架型堆放或者垛成菌墙培养,注意堆放的层数不要过高,防止发菌不良和烧菌。  
7、
温度:一般控制在20~28℃,温度过高影响菌丝质量。  
8、
平菇出菇要求有温差的刺激,昼夜温差达到8~10℃有利于菇蕾的分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上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bf},散射光照射并加大通风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在培养料中添加发酵防腐酸,
添加方法:将发酸防腐酸用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稀释350倍,用稀释液进行常规拌料,装袋管理。
9、
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保证产量。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褶充分伸长,孢子尚未弹射前采收为佳。采收不及时孢子释放后,降低菇的品质并影响二潮菇的生长。
空气过干。
解决办法: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的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50千克水加尿素125克,磷酸二氢钾45克,白糖500克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厘米深的上述营养液。
解决办法:
3、
:栽培场地的四周要开深沟排水,严防菇床内积水。补水过程中,严禁向菇体直接浇水。
1、,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萎缩死亡。
解决办法:生产上要避免使用菌龄过大的菌种,当菌种培养基上方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或从瓶盖缝隙中长出子实体,说明菌种的菌龄已较大,应限制使用。当瓶底积少量黄水时就无使用价值。菌种的最佳用量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时多,熟料栽培时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种量。
2、,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
:
3、。
解决办法: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动作要轻,用锋利的小刀沿子实体根部割下,避免振动,碰伤幼菇。
4、。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
解决办法:平菇栽培棚启用前,要先做好场地的防虫杀菌工作,扑灭菇蝇、杂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甲醛8~10毫升,敌敌畏1~2毫克,封闷熏蒸24小时,连熏2~3次。老菇房四周还需用石灰水涂刷。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整个栽培周期不发生较重的病害。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