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科属: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苏铁纲 苏铁目 苏铁科 苏铁属
盛花期:春季
德保苏铁的介绍
- 德保苏铁(Cycas debaoensis Y.C.Zhong et C.J.Chen)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1996年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钟业聪研究员在广西德保县发现的。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中生代曾遍布全球,是珍贵的“活化石”,1997年发现时因奇特的叶片和极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引起轰动。
德保苏铁的名称由来
- 德保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德保苏铁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德保苏铁树干大部分地下生长,地上部分高40(-70) 厘米,径25(-40) 厘米,有时丛生深棕褐色,顶部具鳞,基部近光滑。
德保苏铁的叶5-11片,稀3-15片,3回羽状全裂,轮廓呈椭圆形,横截面中羽状裂片之间呈110-150°”V"字形打开,长1.3-2.7 米,宽0.5-1.5米。叶柄横截面圆倒卵形,长0.6-1.3 米,径1.5-3厘米幼嫩时被绒毛,后除基部外脱落基部以上具刺。刺20-55个,沿叶轴两侧生长,相距1-4.5厘米,圆锥状,长3-4 厘米。基部羽状裂片6-14片,长3-12厘米中部羽状裂片近对生、较长,长40-70厘米,宽20-27 厘米, 横截面中次级羽状裂片之间呈79-90°”V"字形打开基部和顶部的羽状裂叶互生,叶片两端渐窄,长17-50 厘米,宽10-23厘米。二级羽状裂片3-5对,呈卵形或倒三角形,2或3歧分叉, 长12-25厘米,宽4-15厘米二级羽状裂片叶柄0.5-2 厘米。末级羽状裂片(segments)3-5片,正面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线状,长10-22(稀达28)厘米,宽0.8-1.5厘米,厚纸状,光滑, 中脉在两面凸起,基部下延,边缘平直或微呈波状,先端渐纤细或渐尖长。低出叶(有鳞叶)长6-8厘米,宽2.5-3 厘米,密被褐色绒毛,先端呈锐尖头状,稍软。
德保苏铁的雄球花(花粉球)起初卵形,密被褐色绒毛成熟后脱毛,纺锤形柱状,长13-25 厘米,径4-9厘米。小孢子叶狭楔形,长3-3.5 厘米,宽1.2-1.6 厘米,不育顶片半圆形,轻微波状,先端宽圆形,具短且向上弯曲的尖头。大孢子叶30-50片,松散地集群,长15-20 厘米,密被黄褐色绒毛,聚生为扁球形,径18-25厘米柄长9-12 厘米不育部分较宽、绿色,近心形或近扇形,长6-9 厘米,宽5-10厘米,光滑无毛,深裂为丝状裂片,39-51片,长3-6厘米,末端裂片4-5厘米,柄每侧具2或3 个个胚珠,胚珠无毛。
德保苏铁的种子3或4枚,始绿色,后黄色至褐色,近球形或卵球形,稍扁,长3-3.5厘米,宽2.5-3 厘米,顶端具尖头种皮细微疣状突起。授粉期3至4月,种子成熟期11月。
德保苏铁的生态习性
- 德保苏铁的株形美丽、叶片柔韧、较为耐荫,其既可室外摆放,又可室内观赏,由于其生长速度很慢,因此售价较高。
德保苏铁喜微潮的土壤环境,由于它生长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其根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
德保苏铁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尽量保持环境通风,否则植株易生介壳虫。苏铁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于5℃。
德保苏铁的分布区域
- 德保苏铁分布区狭窄,仅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扶平乡约15.3k㎡的石灰岩山坡由于人为原因,其数量已从1998年的2000多株锐减到2001年的1085株,尤其是成年植株数量剧减,由此导致年龄结构趋于幼年化,呈现正金字塔的假象雌雄比从1:10变为1:5,这些现状表明德保苏铁的保护刻不容缓。
德保苏铁的文化背景
苏铁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除了它的园林观赏、药用等直接的经济价值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苏铁植物本身的科学价值。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区系、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地区的苏铁物种绝灭了1种,也就意味着与该地区苏铁物种息息相关的其他10个以上的生物物种即将消失。
1997年7月的一天,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广西一位从事植物分类工作的老人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这种植物的标本,居然激动地一夜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冒雨出发,赶往石山去寻找。这种植物就是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在世界植物学界引起轰动的德保苏铁。
苏铁是地球上一种很古老的植物种类,称霸地球一时的恐龙就曾以苏铁的叶子作为食物。现世界上已经认定的苏铁种类共有一百多种,其中我国就有二十多种。通过对苏铁的研究,人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变迁,物种的衍化。了解了苏铁的重大价值,听说了苏铁的传奇故事,记者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好奇,找到了那位发现苏铁的老人——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副理事长钟业聪高级工程师。
钟业聪老先生告诉记者:凭着对植物分类多年研究的经验,他当时就肯定这个发现很有科学价值,于是就采集了标本,整理好寄到北京、广州、上海,经有关专家认定,这种德保苏铁的确是新种,而且是“一个了不起的新种”。与此同时,钟老先生还判断出,这次发现的苏铁与已知的其它苏铁都不相同,它的身上保留了更多的苏铁最原始的特征。首先它分枝、分叉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特征,可以推知,这一特征到如今大概有三亿八千万年的历史了。
1997年钟业聪老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德保苏铁新种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派出专家组,专程前来考察,国内研究单位的科学工作者也纷至沓来。德保苏铁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当地村民为那片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到震惊。国内外专家们认为,从德保苏铁仅在这一片石山上生长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来看,它是一种濒危的物种,亟待高度的重视与保护。然而事实却与专家们所希望的截然相反。1997年7月份苏铁最初被发现的时候,在这片石山上共有200多亩、2200多株德保苏铁,可是到了1999年就仅剩下了780多株了,大量的德保苏铁被人为的挖走了。
在石山上,钟业聪老人带着记者找到了他发现第一株苏铁的地方,可是如今这里却只剩下了一个土坑。记者在现场看到的苏铁大都长在石缝里,而以前生长在山上泥土里的苏铁几乎都被挖走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在短短的一两年里,德保苏铁的数量会急剧减少?又是谁、为了什么挖走了这么多株苏铁呢?一位名叫陆文绍的村民向记者透露了内情:
自从国外专家来看过德保苏铁,并拍摄了照片以后,村民们就逐渐意识到苏铁的重要价值了。一些人在自家的地里面做了些苗圃,然后就从山上挖下苏铁苗回去种(能挖的他们就都挖走,那些长在石缝里的是因为不好挖出来才幸免遇难)。据说,收了种子之后,他们就拿出去当盆景倒卖到广州等地。
果然,在山脚下的一片地里,记者拨开掩盖在上面的荞麦苗,找到了被移栽的德保苏铁。据村民们说,移栽德保苏铁的是村里的两家人,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家,在屋顶上也看到了被移栽的十几株德保苏铁。面对记者所提出的“为什么要移栽苏铁”的问题,这位叫李荣灿的村民有些闪烁其词,但记者看得出,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将会给这种濒危的植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德保苏铁只有雌性才能结籽,而石山上仅剩的780多株珍贵的德保苏铁,现雄性的占绝大多数。钟业聪老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雌性苏铁大量被移栽以后,很有可能会改变这一带的自然生态平衡。将来这种珍稀的德保苏铁能不能继续在这里生存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生活》的记者准备结束这次德保之行之即,大家听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德保苏铁被破坏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德保县政府已经批准建立保护区,在村里成立了一个三十多人的保护小组巡山保护,并打算建立一个山间苗圃进行人工与野生繁育。我们真心的希望德保苏铁能尽快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我们衷心的祝愿德保苏铁能够茁壮成长。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特有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极危(CR)物种。
保护措施
1997年,深圳仙湖植物园的苏铁研究者李楠博士前往广西德保考察珍稀的德保苏铁,她看后非常激动,也很想带些样品到深圳仙湖植物园展示。当时的德保县政府出于对仙湖植物园收集和科研的支持,决定赠与李楠一株德保苏铁茎干,让她带回深圳进行异地育种保护。
在世界范围内,迁地保育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2002年12月,国家林业局与深圳市城管局共同协商,在仙湖植物园共建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李楠博士告诉记者,德保苏铁从原产地迁入深圳进行保育后,经过研究人员努力探索和实践,现中心已繁殖培育了一大批德保苏铁幼苗。 根据植物的生活型不同,科学家一般认为植物迁地保护的较合适年限是50到100年,太长了会使植物因人工或风土驯化而失去“野性”。
2007年11月10日,国家林业局和深圳仙湖植物园联合举行“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启动仪式”。经过10年精心培育,500株健壮的德保苏铁苗木从深圳回到广西“老家”德保,被小心翼翼地种植在黄连山-兴旺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它们自然野生的新生。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已基本摸清德保苏铁的繁育机理,并在种源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专家论证,德保苏铁植物回归自然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已经具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德保苏铁是在广西德保县发现的,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
德保苏铁因为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处于濒危状态,据调查,德保苏铁已由发现时的2000余株骤减到600株左右。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抢救性保存工作,未来二三十年内将趋灭绝。
深圳仙湖植物园200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类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为更好地保护德保苏铁,国家林业局决定资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通过仙湖植物园与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合作,计划将仙湖植物园500多株德保苏铁引入到黄连山保护区。希望郎卡玛石山上生长出更多的德保苏铁,真切的希望在德保建立起中国最为著名的苏铁植物园!
德保苏铁的同名学校
- 在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附近的郎卡玛山下,一所名为“德保苏铁小学”的校园吸引了记者,据该小学校长黄振报介绍,这是我国首家以濒危植物命名的校园。
走进校园,但见室内外的墙壁上挂满了与苏铁有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画。
不满10岁的黄云霞担任起了讲解员,她说:“经过上亿年的地质与气候变迁,恐龙早已灭绝,绝大多数苏铁类植物已不复存在,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化石。现存苏铁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当前世界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能对珍稀植物了解这么多,令人惊奇。
据悉,郎卡玛山上生长有大量的野生苏铁,1996年被科学家发现后,引起国际轰动,大批科学家先后来德保一睹苏铁“芳颜”。2001年,参加国际苏铁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在考察德保苏铁原生地时,提出要把德保苏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相结合,在中国野生植物学会苏铁分会的组织下,专家们积极捐款10多万元用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耳濡目染,当地村民认识到了保护苏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保护生态环境队伍,成了苏铁的“守护神”。现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命名的“德保苏铁小学”在扶平村正式挂牌。该校目前有学生400多人,采用自编生态教育“土教材”,参观德保苏铁原生地,制作宣传画,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作文竞赛等方式,普及生态环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