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扁蓄蓼、醋柳、胡水蓼、湖蓼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蓼目 蓼科 蓼属
盛花期:夏季
两栖蓼的介绍
- 两栖蓼(拉丁名:Polygonum amphibium L.),是蓼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瘦果近圆形,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两栖蓼普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两栖蓼生于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两栖蓼的全草可用于痢疾和疔疮。此外,两栖蓼的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两栖蓼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生于水中者: 茎漂浮,无毛,节部生不定根。
两栖蓼的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浮于水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两面无毛,全缘,无缘毛叶柄长0.5-3厘米,自托叶鞘近中部发出托叶鞘筒状,薄膜质,长1-1.5厘米,顶端截形,无缘毛生于陆地者:茎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高40-60厘米,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两面被短硬伏毛,全缘,具缘毛叶柄3-5毫米,自托叶鞘中部发出托叶鞘筒状,膜质,长1.5-2厘米。疏生长硬毛,顶端截形,具短缘毛。
两栖蓼为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2-4厘米,苞片宽漏斗状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3-4毫米雄蕊通常5, 比花被短花柱2,比花被长,柱头头状。
两栖蓼的瘦果近圆形,双凸镜状,直径2.5-3毫米,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两栖蓼的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两栖蓼的生态习性
- 两栖蓼生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
两栖蓼的综合治理
-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2)化学除草,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两栖蓼的分布区域
- 两栖蓼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
两栖蓼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两栖蓼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两栖蓼全草含扁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黄甙(quercimerimer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芸香甙(rutin)[1],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还含有13种氨基酸。
药材基源
为蓼科植物两栖蓼的全草。
采收储藏
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晾干。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浮肿、痢疾、尿血、潮热、多汗、疔疮、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两栖蓼的园林用途
- 两栖蓼的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两栖蓼的文化背景
唐白居易《曲江早秋》: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唐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宋张孝祥《浣溪沙·红蓼》: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宋陆游《蓼花》: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明张颐《汾河晚渡》: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明张四维《双烈记·计定》:秋到润州江上,红蓼黄芦白浪。
清杨芳灿《满江红·芦花》词: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诗经》中红蓼叫游龙,因为它“枝叶之放纵。《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云“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隰是指湿地,诗人把它与桥松对比,责骂自己的男人,不够正经,全无承担大事的气象。
两栖蓼的花语
- 两栖蓼的花语:一般为依赖、立志和思念,我国在唐宋时期,有不少的诗词歌赋,都描述过两栖蓼,甚至在最早的《诗经》当中,对其也有不少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