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植物百科

龙眼树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1-12-24 08:10:01 阅读:()

别名:龙眼、牛眼、福眼、龙眼

科和属: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类、相思

花期:3-4月

龙眼树引种

濒危物种。野生龙眼是海南西南部低丘型季节雨林的常见树种之一。随着森林的破坏,大部分大树都被砍伐了,现存的大部分植物都是幼树复壮形成树木分布面积日益缩小,自然资源明显减少

龙眼树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20米以上胸径1米,根板状明显,树皮黄棕色,粗糙脱落。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形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0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长12-15厘米,花杂,簇生,黄白色,5裂,花瓣5,雄蕊8,着生花盘,子房内无梗,2-3室,密被长柔毛,具小瘤,柱头2-3裂。果核水果状和球形,果皮干燥时易碎且坚硬,不开裂。种子呈球形,棕黑色,有光泽,周围有肉质假种皮。
特征野生龙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半常绿季节雨林中常见的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气温24-26℃,年降水量900-1700mm。它喜欢干热的栖息地。在全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冬春(11月~4月)需要18~25℃的温度适度干旱,夏秋季(5月~11月)需要26~29℃的高温和充沛的降水。
一种喜光树种。幼苗不耐过度遮荫,强壮的树木需要充足阳光。它是一种根深叶茂的树种,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可在干旱贫瘠的土壤生根生长。砍伐或焚烧的树桩可以迅速发芽和更新。自然生长缓慢。83年树龄的树高只有20.2米,胸径27厘米。它从三月到四月开花,七月到八月成熟

龙眼树的生态习性

喜光,幼苗不耐过度遮荫,大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它是一种根深叶茂的树种,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可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根生长。

龙眼树分布区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100公里范围内,海拔300米以下栽培广东南部、海南岛、云南东南部、台湾、广西南部、贵州和四川,尤其是福建和广东。

龙眼栽培技术

7-8月果实成熟黄褐色采摘。种子寿命很短。剥去果壳后取出假种皮,用清水冲洗后立即播种。苗木高度在8~10cm时,应分种或移栽营养袋中,春雨或秋雨天用半年或1年生苗造林。林地选择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台。栽培品种必须嫁接繁殖

龙眼树的功能利用


野生龙眼是龙眼育种中的宝贵种质资源。木结构精细、坚固、厚重。它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并且没有蛀虫。它是一种强大的工业材料,适用于汽车、船舶、桥梁、液压、家具和其他材料。这种水果可以吃
保护措施建议将未受干扰、分布广泛的半常绿季节雨林划定为野生龙眼自然保护区,并在附近的国有林场建立种子园,为培育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栽培要点:7-8月果实成熟、黄褐色时采摘。种子寿命很短。剥去外壳后去除假皮,用清水冲洗后立即播种。苗木高8-10cm时,应分种或移入准备好的营养袋中,半年或1年生苗木应在春雨或秋雨中培育。


龙眼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水果,主要产于广东和广西。它与荔枝、香蕉菠萝一起,是中国南方四大名贵水果之一。这棵树有12英尺高,叶子长而略小,花是白色的,果实在初秋。事实上,它很重,呈圆形,如子弹,但比荔枝稍小,皮肤呈青棕色。剥皮后,晶莹洁白,内部红黑相间的内核隐约可见,与龙眼十分相似,故名“龙眼”。泉州是中国龙眼的主要产区之一。自古以来龙眼就很丰富。泉州人一般称龙眼为新鲜水果龙眼,龙眼是烘烤后的龙眼。商人们常把这两种食物称为“龙眼”。


干龙眼是龙眼(桂圆、圆肉)。与荔枝不同,龙眼可以入药。具有补阳益气、补心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产后虚弱。

龙眼树的文化背景

龙眼起源于中国南方,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在北魏贾思勰(386-534)的《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龙眼是一个谜,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在桂花芬芳的季节成熟,所以俗称桂圆。它在古代被列为重要的贡品。魏文帝(535-551)曾命令官员:“南方的珍稀水果包括龙眼和荔枝,这是一年的贡品。”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古以来,泉州文化繁荣。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促进了龙眼在泉州的种植
宋代,龙眼在泉州广泛种植。
北宋时,泉州同安县人苏松在《图文并茂》(1061)中写道:“龙眼生于南海河谷,如今福建、广州、蜀道到处都是荔枝。
南宋时,泉州知事王世鹏称赞龙眼:“它是一种顶级产品,浅红色,可以扫地。成千上万的树与龙一起呼喊。这真像一个谜。这不是药。它比荔枝好吃。它真是个奴隶。”
明代黄忠昭在《八民通志》中写道:“龙眼树看起来像荔枝,叶子很小,皮肤黄棕色。荔枝刚过,龙眼熟了,南方人称之为荔枝奴隶。泉州地区有所有的县,尤其是县(今天的历城区和丰泽区)。“
明代泉州人何巧媛所著的《民书》中写道:“园中有荔枝,龙眼有益,烘烤干燥后周游世界。“
泉州龙眼嫁接繁殖的方法历史悠久。明代徐波的《荔枝手册》(1597)和邓道燮的《荔枝手册》(1628)都有龙眼嫁接繁殖的记录。清初,周良功的《福建笔记》(1666-1668)郭伯昌的《福建生产差异的记录》中记载,用镶嵌法代替目前使用的品种。旧的方法是挂碗灌装。泉州龙眼有许多不同口味的品种。有50多个名品种,如普明安本和红儿本。马鞍山的t称赞龙眼是“东璧”,1993年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东璧”龙眼起源于泉州开元寺东塔旁原东璧寺的一角,故名“东璧”,其母是明万历年间开元寺僧侣种植的泉州城天寺有一棵古老的龙眼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东璧”龙眼。今天的“东璧”龙眼“龙眼在泉州和本省其他龙眼产区广泛传播。据说,早年仙游的一位僧侣从泉州开元寺取来“东璧”龙眼苗,种在仙游。目前已培育成树2万株,命名为“泉州本”,但其质量不如原“东碧”龙眼。
“东璧”龙眼品质优良。它的果皮有淡黄色的虎纹。泉泉称之为“花壳”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