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植物百科

鹿藿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1-12-14 08:50:04 阅读:()

别名:山黑豆、老鼠眼、鹿豆、箮豆、野绿豆

科属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鹿藿属

花期:5~9月

鹿藿的介绍

鹿藿,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茎叶。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贮干燥处。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味苦、酸,性平,归胃、脾、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烫火伤、小儿疳积、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蛇咬伤、血吸虫、女子腰腹痛。

别名:蔨、鹿豆、箮豆、野绿豆、野黄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门瘦、酒壶藤、乌眼睛豆、大叶野绿豆、鬼豆根、藤黄豆、乌睛珠、光眼铃铃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条根。

鹿藿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本。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茎蔓长。3出复叶,顶生小叶近于圆形,长2.5~6cm,宽2.5~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侧生小叶斜阔卵形,或斜阔椭圆形,长2~6cm,宽1.5~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片纸质,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长柔毛和橘黄色透明腺点托叶线状披针形,不脱落。总状花序腋生,花10余朵长约7mm花萼钟状,5裂花冠黄色,龙骨瓣有长喙雄蕊10,二体,花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长,基部弯曲,被毛,柱头头状。荚果短,长圆形,红紫色,长约1.5cm,阔约9mm种子1~2粒,黑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7~10月。

鹿藿的生态习性

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

鹿藿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茎叶。


味苦、酸,性平。


归胃、脾、肝经。


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烫火伤,小儿疳积,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蛇咬伤,血吸虫,女子腰腹痛。


1、治妇女产褥热:鹿藿茎叶9~15g,水煎服。
2、治瘰疬:鹿藿15g,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
3、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捣烂,酌加烧酒捣匀。外敷。(1~3方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4、治痔疮:鹿藿30~60g,鸭蛋1个。炖服。(《福建药物志》)
5、治肾炎:鹿藿、半边莲、苡米、赤小豆、梵天花、铜锤玉带各15g。水煎服。(《香港中草药》)
6、治惯发性头痛:鲜鹿藿七钱(约21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7、治小儿疳积:鹿藿、豺皮樟各15g,炖猪瘦肉服。
8、治牙痛:鹿藿、栀子根各15g,水煎服。
9、治神经性头痛:鹿藿、白牛胆、兰香草各15g,水煎服。
10、治颈淋巴结结核:鹿藿、倒提壶各15g,山芝麻、葫芦茶各20g,水煎服。
11、治风湿性关节炎:鹿藿、白石榴根、枫寄生、阴香各15g,水煎服。
12、治腰肌劳损:鹿藿、阿利藤各15g,炖羊肉服。(7~12方出自《常用草药图集》)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