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假杨梅、梅擦饭、青果、野橄榄、胆八树、橄榄、缘瓣杜英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锦葵目 杜英科 杜英属
盛花期:夏季
杜英花的介绍
- 杜英科杜英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小钝齿叶柄初时有微毛,在结实时变秃净。总状花序多生于叶腋,花序轴纤细,花白色,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花药顶端无附属物核果椭圆形,外果皮无毛,内果皮坚骨质,花期6-7月。
杜英常绿速生树种,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品种。 分布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浙江越南,生低山山谷林中。种油可作肥皂和滑润油树皮可制染料。
杜英是常绿乔木,高5-15米嫩枝及顶芽初时被微毛,不久变秃净,干后黑褐色。
杜英的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3.5厘米,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下面秃净无毛,幼嫩时亦无毛,先端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常下延,侧脉7-9对,在上面不很明显,在下面稍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有小钝齿叶柄长1厘米,初时有微毛,在结实时变秃净。
杜英的总状花序多生于叶腋,长4-10厘米,花序轴纤细,有微毛花柄长4-5毫米花白色,萼片披针形,长5.5毫米,宽1.5毫米,先端尖,两侧有微毛花瓣倒卵形,与萼片等长,上半部撕裂,裂片14-16条,外侧无毛,内侧近基部有毛雄蕊25-30枚,长3毫米,花丝极短,花药顶端无附属物花盘5裂,有毛子房3室,花柱长3.5毫米,胚珠每室2颗。
杜英的核果椭圆形,长2-2.5厘米,宽1.3-2厘米,外果皮无毛,内果皮坚骨质,表面有多数沟纹,1室,种子1颗,长1.5厘米。
杜英的花期6-7月。
杜英花的生态习性
杜英花的栽培技术
苗木生长初期,每隔半月施浓度3%-5%稀薄人粪尿。5月中旬以后可用1%过磷酸钙或0.2%的尿素溶液浇施。
可用50%乙草胺1200毫升/公顷和12.5盖草能600毫升/公顷间替45天交替喷雾。
水分管理: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干旱季节应作好灌溉工作。
生长盛期(6月中旬以后),应分期分批做好间苗工作,7月下旬做好定苗工作,保留30株-40株/平方米,在立秋前半个月停施氮肥。9月中旬-11月中旬,可每隔10天喷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的硼沙溶液,交替喷施2次-3次即可,以促使苗木提高木质化。一般一年苗可以生长到50厘米左右高。
杜英花的繁殖方式
采种与种子处理 采种母树应选择树龄15天以上、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的植株。于 10月下旬果实由青绿色转为暗绿色时,核果成熟,应及时采种。果实采回后可堆放在阴凉处或放入水中浸泡 1-2小时,待外果皮软化后,进行搓擦淘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摊开晾干后及时沙藏(种子切忌曝晒,也不宜长期脱水干藏)。杜英属种子大多有深度休眠现象,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贮藏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可达 60%以上)。
夏初,从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剪取插穗,穗条长10-12厘米,并将下部叶子剪除,上部保留2-3个叶片,每张叶片剪去一半,用浓度为100毫克/千克的NAA,或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2-4小时。用蛭石或河沙做基质,插后浇足水分,用塑料薄膜拱棚封闭保湿,遮荫降温。一般不需再喷水管理,每隔一周喷0.1%高锰酸钾液,防止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全光自动喷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装置育苗,扦插后20天左右开始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病虫害少。
日灼病
特征:由于杜英树皮较薄,易受日灼致病。日灼部位树皮受伤,木质部程度不同开裂、腐朽,刮大风时不少树木在此部位折断。
防治方法:
⒈保持适当定干高度,在夏季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树冠能够荫蔽自身主干,防止主干在盛夏季节受到强烈阳光直射
⒉作为园景树栽植密度适当,树冠间能相互侧方荫蔽主干
⒊在树冠无法荫蔽主干时,用草绳包扎主干到最低分枝点,保护主干不受强光直射。
叶枯病
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叶斑和叶枯.
防治方法: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枯唑(叶枯灵)粉剂1000倍液,或10%杀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为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附着力,药液中可加入0.1%的洗衣粉。
猝倒病
特征:病菌从表层土壤侵入幼苗的根茎基部,植株受害后病部下陷缢缩,呈黑褐色,染病幼苗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现象(即所谓的猝倒病)如苗木组织已木质化,病苗常不倒伏而表现为立枯症状。在土层潮湿时,病害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
⒈幼苗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敌克松1000倍液浇灌,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⒈及时拨除和处理病株,减少感染源。
⒊最好是在播种或种植前,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亳升,加水16-24斤浇灌于土壤中,或用硫酸亚铁,每亩15公斤,拌细沙撒于土壤中。
红蜡蚧
特征:红蜡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杜英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削弱树势,重者致使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⒈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可抑制虫害盛发。
⒉结合修枝,剪除虫枝并集中烧毁。
⒊在6月中下旬初孵若虫期用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可用10%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速扑杀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必须交替进行,且每隔7-10天喷一次,虫口基数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高大林木采用打孔注药,30%乙酰甲胺磷3倍液,药液以不下滴为宜。
茶袋蛾
特征:常将树叶食光,使枝条枯死、林木生长衰弱,影响景观,降低生态效果。
防治方法:
⒈营林措施:人工摘除护囊,对于虫口数量多的林木,应及时修剪,剪除枯枝、带虫枝叶,集中烧毁,可有效降低虫口的密度。
⒉药剂喷雾: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3.2%虫杀净乳油1000倍液喷雾。
⒊天敌保护:寄生蝇和白僵菌是茶袋蛾幼虫上的二种寄生性天敌,应注意保护或利用。
尺蠖
特征: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防治方法:
⒈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挖蛹。
⒉在树干绑15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然后集中捕杀。
⒊在卵基本孵化结束时,喷洒有机磷杀虫剂或菊酯类杀虫剂。
⒋灯光诱杀雄成虫,雄成虫夜间飞翔与雌成虫交尾,利用其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雄蛾。
阻隔毒杀法:无翅雌成虫需爬上树交尾。在树干离地面1米处,绑扎光滑塑料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胶带纸环绕树干一周,阻止雌成虫上树,同时在阻隔带表面、下部涂毒环,可用废机油40份和2.5%溴氰菊酯浮油1份搅匀涂抹。对于集中在树下的雌成虫,可每天早晨集中喷洒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毒杀。
蝼蛄和地老虎
特征:成虫和若虫(无翅虫体)都具有发达的咀嚼口器,食性杂,能钻人土中危害花木的幼根和根茎,并盗食播下的花子。
防治方法:可用敌敌畏溶液在床面上用竹签插洞灌浇。
杜英花的分布区域
- 杜英产中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南部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杂木林中。
原产长江中下游以南至华南地区,越南也有分布。
杜英花的园林用途
杜英花的作用用途
树皮:可作染料。
木材:为栽培香菇的良好段木。
果实:可食用 。
种子油:可作肥皂和润滑油。
根:辛温 ,根能散瘀消肿 ,治疗跌打 、损伤 、瘀肿 。
杜英最明显的特征是叶片在掉落前,高挂树梢的红叶,随风徐徐飘摇,像小鱼群钻动般的动感,是观叶赏树时值得驻足停留欣赏的植物。材质可作一般器具,种子油可做为润滑剂,树皮也可做染料,是非常适合做为住家庭园添景、绿化或观赏树种。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改善环境、绿化美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城市绿化中,要想选择成活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树种,就必须充分利用优良乡土的树种,这是由于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水土适应性。在闽南杜英可算是乡土树种中较优秀的绿化树种。
秋冬至早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加之生长迅速,易繁殖、移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多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广为栽种。 
杜英在深秋季节,有部分当年春季形成的叶片,在低温霜冻的影响下,叶绿素转化为花青素,叶片的绿色被花青素的红色所遮盖,呈现鲜艳的红色。园林工作者把这种鲜艳的深红色称为“绯红”。在众多的绿叶中,有似红色的花朵,初冬在周边其他植物枯黄落叶中,这种“绯红”与深绿相衬十分耀眼。具有观赏价值。
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成行的树木,主要起遮荫、绿化、美化、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一般要求叶片较大树冠硕大,枝叶浓密,能遮挡人行道上的太阳光,如普遍种植的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等均具有此功能。杜英则具分枝低、叶色浓艳、分枝紧凑、适合构造绿篱墙的特点,用作行道树更有一定优势。
实践证明,距住宅外墙8m处,采用杜英塑造生态屏障,高度≥10m,屏障长度≥150m,屏障厚度≥2 m,离污染源相距12 Ill左右,对防止尘垢污染,减轻或避免危害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杜英花的文化背景
江西省二级保护植物
该种分布很广,其形态特征亦颇稳定。在它的分布区中心部分,叶的质地很一致,只在分布区的边缘才起变化,中国台湾产的标本叶片常为薄革质,云南产的标本也有类似的现象,在金屏以东的标本,叶的质地和两广的完全一致,金屏以西的标本叶片逐渐变薄,到了怒江及澜沧江流域,已经是披针叶杜英E. lanceaefolius Roxb. 的分布区。Bentham在《香港植物志》所记载的E. lanceaefolius Roxb.,其实是该种,前者只分布于印度到中国云南西北部及东南部,不再往东扩展,而本种则从中国台湾一直分布到云南东南部,这里似乎是两者的分界线,又是接触带。所谓 E. hayatae Kanehira et Sasaki,从原始描述看来和本种没有区别,李惠林在《台湾树木志》里(534页)亦认为它和本种是同属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