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2-09 09:40:02 阅读:()
丹参,中药名称。鼠尾草。荞麦鼠尾草分布于云南东北部和四川中南部。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瘀、阴虚、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闷、心悸、失眠。
活血化瘀止痛。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痹、心绞痛、心悸、失眠。
口服:汤剂煎煮,6~15g或制成丸剂和粉剂。
唇形科鼠尾草、荞麦鼠尾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呈条状,细长,长可达40厘米,厚可达2.5厘米,扭曲,木质,剥皮,红色。茎高25~50厘米,钝四边形,有四条凹槽,被长柔毛黄棕色柔毛覆盖或逐渐无毛。叶片椭圆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尖,心形基部,边缘圆齿,齿端小尖,薄纸,顶部干燥时呈橄榄绿色,覆盖有小刚毛,下部灰绿色,沿叶脉略具短柔毛或近无毛,腺体点黄棕色,叶柄长9~21cm,与茎相同或近无毛。聚伞花序2-4花,紧密,幼时聚集成锥形,开花时在下部稍疏离,形成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通常长1-2.4厘米,先端钝,小穗,基部圆形,全缘,具缘毛,上面疏生小刚毛或近无毛,下面短柔毛,花梗约3毫米长,花序轴密被黄棕色具长柔毛和腺体稀疏具长柔毛。花萼狭钟状或钟状,长1.3~1.5cm,外被黄色长柔毛和腺体稀疏长柔毛,密被小腺体斑点,内表面稍硬短柔毛,两唇状,唇裂小于花萼长度的1/3,上唇半圆形宽三角形,长3.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有小突起尖端,下唇几乎等于上唇,宽约8毫米,裂成2齿,齿三角形椭圆形,先端有小尖头:花萼在果期稍膨大,长约1.7厘米,基部一侧稍膨大,中部以上稍收缩,嘴稍张开,静脉在外面明显隆起。花冠紫褐色或红色,长2.8~3.5厘米,外被稀疏短柔毛覆盖,内侧距冠管基部8~12毫米,有一斜形不完整的小稀疏短柔毛环,冠管呈圆柱形,基部宽约3.5毫米,在花萼外延伸部分逐渐扩展至上腹,宽达9毫米至喉部,冠缘为两个唇形,上唇直,稍凹或稍头盔形,亚圆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缺,下唇略长于上唇,3裂,中间裂片倒心形,长4毫米,宽6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稍收缩,边缘波浪状,侧裂片斜半圆形。可育雄蕊延伸至上唇,花丝扁平,长约5.5mm,药隔长6~7mm,弯成弧形,上臂略长于下臂。花柱和花冠上唇近等长,先端不等长,2裂,后裂片短。花盘在前面稍微膨胀。小坚果深棕色,倒卵形,长约4毫米,顶部圆形,背面有条纹。花期为5月至11月,结果期为11月。
分布于云南东北部和四川中南部。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