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蚬肉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1-12-26 22:40:01 阅读:()

蛤蜊肉,中药名称它是果蚬(Muller)或其亲属的肉。它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清热、除湿、解毒功效。用于解渴、黄眼、湿、脚气病、疮、痈。

功效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

适用于口渴、眼睛发黄潮湿、脚气病、疮和痈。

用法和剂量

口服:煎煮,15-30g或煮沸。外用:适量,捣实涂抹

药理作用

1。促进淋巴循环。

2. 抑制血凝。

3. 促进造血功效和肝脏功效的恢复

相关讨论

提纲:“蛤蜊泡在水里,粉刺痈洗干净没有疤痕。”

临床应用

相关兼容性

1。坏疽和毒性治疗:蛤蜊肉用杵腐烂。(外科要领)

2。治疗恶心和酸呕吐:适量的蜗牛壳和蛤蜊壳。研磨粉末,与米汁混合制成球状,燃烧后研磨成细粉。人参5克,砂仁3克。每天两次,每次25克。(中国动物医学)

3。治疗疮毒:蛤蜊壳粉。调整胆汁涂层。(湖南医学杂志第五卷)

加工

收获和加工

全年均可收获。捕获后,在沸水中烫伤。打开蛋壳后,取出肉并在阳光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

河蚬或其近缘植物。

形态特征

河蚬,又名:扁螺、黄蚬、沙蛤、金蛤、蛤、小蛤。壳中等大小,略呈三角形。外壳稍厚且坚硬。成虫壳一般长40mm,高37mm,宽20mm。左右壳相等。贝壳的顶部覆盖着深棕色的皮肤,有时略带黄色。表面呈轮状生长,老年人的壳顶经常脱落,露出钙质。壳的内表面呈紫白色。铰链部分有3个主齿,中心的一个最大。脚很大,呈舌形。

分布区

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沼泽中,大多栖息在泥泞的水下。它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