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6-12 18:10:02 阅读:()
骨碎补,中药的名称。根状茎。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外伤、肾虚、腰痛、风湿性骨痛。
活血化瘀、补肾补骨、祛风止痛。
。
口服:煎剂,10-15g。
中药孢子植物:“血液循环和止痛。用于外伤、肾虚和腰痛。”
1。外伤治疗:华南骨碎补15g,当归9g,红花6G。油炸衣服。
2. 治疗肾虚腰痛:华南骨碎补15g,炖猪肾1对。口服。(配方1-2来自中药材孢子植物)
全年均可挖掘。一般情况下,在4月至8月进行挖掘,以清除土壤、去除附着的叶子、新鲜使用或在阳光下晾干、蒸汽或用火去除毛茸茸。
根茎呈圆柱形,通常扭曲,长4-15cm,直径约1cm。表面为红棕色至棕棕色,有明显的纵向凹槽和圆形凸起的叶基痕,残留黄棕色鳞片。这很难打破。剖面稍平,红棕色。有许多黄色虚线的分裂中柱排列成一个环,有两个大的中心。清气、涩味。
骨碎补科大叶骨碎补。
骨碎补:又名骨碎补、骨碎补、凤尾草、马尾丝、骨碎补、骨碎补、木石鸡。植株高度为50-150厘米。根茎粗壮,横截,叶柄基部密被亮棕色和披针形鳞片覆盖,边缘有微齿。叶片近无毛,叶柄长30-50cm,向上光滑,叶片呈三角形,长约60-80cm,宽约60-80cm。顶端逐渐变尖,分成羽状。顶端以下的羽状物有四到五个羽状物,羽状物有长叶柄。底座是一对最大的,长20-30厘米,宽12-18厘米。中间的羽状物逐渐变小,羽状物有短叶柄。最后一个叶通常被分成不相等的尖齿。大多数孢子囊群生于上部分叉细脉的基部。沿着最后一个脑回叶,每颗牙齿上都有一个孢子囊群。瓶盖呈杯状,顶端被截断,有金色光泽。分布于广东和福建。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