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6-06 21:00:02 阅读:()
阿育吠陀水果,传统中药的名称。它是伞形科植物Trachyspermimi(L.)Sprague的果实。具有散寒止痛、利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上腹部寒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感冒疝气、痛经、尿路结石、疮、疮、肿、毒。
祛寒止痛利尿解毒。
上腹部寒痛、消化不良、恶心、腹泻、冷疝、痛经、尿路结石、疮、疖、肿胀和中毒。
口服:汤煎3-6g或磨成粉末。外用:取适量,用汤剂洗净。
含有挥发油(精油),含有百里酚,即百里酚。
阿育吠陀水果中的香兰素具有杀菌、杀菌、驱虫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阿魏籽油可以毒害蚯蚓,更高浓度的乙醇提取物(10%)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2. 《中华民族医学》记载:“健排胃软而坚,消炎。用于治疗心阳虚、妇女痛经、疝气、筋骨紧绷、肠炎、痢疾、疮疮、疮等皮肤病。”
1。消化不良、胃寒和腹痛的治疗:将阿育吠陀果实炒至膨大,研磨成细粉,每次服用3-6克,用沸水冲洗。
2. 治疗膀胱和尿道结石:9克阿育吠陀、9克黑籽草和9克车前草。在水里煎。
3. 麻痹和痉挛的治疗:阿育吠陀3-6g。在水里煎。(配方1-3来自新疆中草药)
本品为双挂果,椭圆形或宽椭圆形,稍扁,长约2mm,直径1.5-2mm。表面为浅灰棕色或灰黄绿色,顶部有一个小的凸起花柱基部,圆锥形,有时基部有一个细长的果柄。果实呈长椭圆形,有5条纵向肋骨。肋间凹陷的颜色较厚,表面有浓密的乳头状毛,关节面平坦,中部颜色稍暗。横截面为略钝的五边形。它有特殊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
伞形科阿魏。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cm。茎分枝自基部,无毛,具细纵槽。叶片呈羽状分为三个环,最后一个裂片狭长,呈线状,长5-10毫米,几乎无毛,叶柄伸入鞘中。复合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形辐条通常为8-12,不等长的总苞片4-6,披针形,长6-10毫米,伞形花序有花,大多数总苞片与总苞片同构,白色萼齿不明显,花瓣椭圆形,顶部浅2裂,有一小舌片向内折叠,边缘具缘毛,花柱扁平圆锥形,这种风格是向外反射的。果实椭圆形,长约1.5毫米,具非常短的乳突毛,果实边缘呈线状,胚乳腹面平坦,凹槽中有油管1,同生面上有油管2。花期为5月,结果期为6月。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