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5-09 09:50:02 阅读:()
通草,中药名称。四联纸莎草(钩)科赫的干茎纸浆。它有利尿、淋病和通风的作用。主要用于淋病水肿、产后乳潴留、头晕等
利尿、引流、通气。
1。主要用于淋病水肿、产后奶潴留、头晕等
2。西医诊断的水肿、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和尿道炎属于湿热。
口服:煎煮,3-5g。
中药的不相容性:去除牛奶的功能不应与麦芽一起使用。
本品含有肌醇、多戊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谷氨酸等15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铁等21种微量元素。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通草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显著增加尿液中钾离子的排泄。
2. 此外,通草还具有抗炎和解热作用。
1。日花子本草:明目、退热、生儿育女、降细胞、降乳。
2. 医学启示:不利于疏通阴虚、利尿、消肿、紫癜、五淋。
1。可治疗湿热淋漓、涩痛淋漓引起的排尿不良。可与冬葵籽、滑石粉、石韦(如通草饮子(普济配方))配合使用。
3. 可治疗血淋淋,可用作十味、白毛根、蒲黄。
4. 控制水分、停止储存的水肿综合征可与猪苓、蚯蚓和麝香结合使用。可以研究到底,也可以吃米汤,比如童草粉(儿童健康通用微配方)。
5. 可与穿山甲、甘草、猪蹄配合使用,如通乳汤(犀牛烛,杂病之源)。
通草与滑石粉:滑石粉具有清热利湿、消暑散热的功效。通草清热利湿。这两种药合用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积聚、蒸腾引起的头痛、体重过重、胸闷、排尿不畅。
通草和木通:药名和药效相似,古人混淆了这一点。今天的木通在古籍中被称为“通草”。今天的通草在古籍中被称为“通脱木”。我们应该知道两者的区别,不应该混淆。木通和通草都是冷、凉、有益的。它们可以清热、促进渗水、滋润和澄清牛奶。它们还可用于治疗发热、淋湿、疼痛、小便短促和红色、水肿、排尿不良和产后无劣质牛奶。区别在于:木通味苦而寒,有很强的宣泄作用。它擅长于清除心脏和小肠的火,使多余的热量从排尿中排出。它擅长治疗心火、口腔和舌头的炎症,或因心脏热量沿小肠向下移动而引起的不适和红色尿液。并进入血穴,疏通气血,具有疏通下乳、关节和经络的作用。还可治疗乳浊、血瘀、经络闭络、湿热痹痛等。草甘、淡、微寒,引流力慢。它进入肺部,释放肺部热量,关闭水通道,促进排尿。擅长清肺热、入气、通下乳、治疗初发湿热、发热、胸闷等。
通乳颗粒。普济汤
三仙通草汤:
1。功效:调胃健脾,温中益气,补精益髓,利尿。适合产后缺乳和产后虚弱。
2. 原料:猪手1只,鸡腿2只,墨鱼干50克,通草3克,盐5克,芫荽头10克,胡椒粉少许。
3. 方法:将猪手和鸡腿洗净,切成块,用沸水去除血液污染,放入炖杯中加盐。将墨鱼干洗干净,放在表面,加入芫荽头、通草和适量沸水,在水中炖约90分钟,直至腐烂。开锅时,去掉药渣和芫荽头,撒上胡椒粉。
4. 用法:随餐服用。
从9月到11月,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切割地上茎,切块,戳出髓芯,伸直并在阳光下干燥。
1。通草:取原药材,去杂质,切块或切块。
2. 朱砂制成的通草:取通草片,放入合适的容器中,洒少量水,轻轻湿润,加入朱砂细粉,均匀涂抹,随时翻转,将朱砂挂在外面,取出晾干。每片草10公斤,朱砂0.6公斤。
储存在干燥的容器中,通风干燥,防止受潮。
本品横截面:均为薄壁细胞,椭圆形、准圆形或近多边形,外细胞小,凹坑明显,部分细胞含有草酸钙簇,直径为15-64μm
茎髓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表面为白色或浅黄色,带有轻微的纵向凹槽。它是轻的,柔软的,有弹性的,容易破碎,平截面,银色白色光泽,中空或半透明薄膜,直径为0.3-1.5厘米中间。纵切面呈阶梯状排列,实心切面(小茎髓中只有一小部分)少见。无臭无味。最好有厚的、白色的、有弹性的、中空的和隔膜的。
1。通草:不规则的厚片或圆柱形部分。饮片的特点见“药材”。
2. 草制朱砂:形状像草,朱砂均匀地挂在表面。
刺五加科桐驼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1-3.5米高。茎粗而不分枝。幼年时,表面密布着黄色星状毛或略带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髓大,白色,纸皮深褐色,稍皱,新枝浅褐色或黄褐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皮孔。叶大,互生,簇生在茎顶,叶柄粗,圆柱形,长30-50厘米,托叶膜质,圆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粗绒毛,叶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叶瓣通常为叶全长的1/3-1/2,罕见于2/3,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圆形,每个裂片通常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粗齿,顶部深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形绒毛。伞形花序聚集形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合球果,长度超过50厘米。花萼密被星状绒毛。花瓣4片,稀疏4片,三角形卵形,长2毫米。外面密被星状绒毛。雄蕊为5枚,与花瓣的数目相同。子房较低,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折。果实呈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呈紫黑色。花期为10月至12月,结果期为次年1月至2月。
分布在西南部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台湾等地。
生于海拔10-2800米的阳光充足、肥沃的土壤中,或在花园中种植。
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不太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适合在肥沃的沙壤土中种植。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