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13 21:10:02 阅读:()
梵天花,传统中医的名称。这是urenaprocumbens Linn,一种锦葵科植物,覆盖整个草地。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腹泻、痢疾、感冒、咽喉痛、肺热、咳嗽、风毒流、疮、痈肿毒、外伤、毒蛇咬伤。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风湿、关节痛、腹泻、痢疾、感冒、喉咙痛、肺热、咳嗽、风毒流、疮、痈、肿、伤、蛇咬伤。
口服:汤剂,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实涂抹。
抑菌作用。
2. 《广州军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要用于风湿关节痛、腹泻、痢疾、感冒、咽喉痛、肺热咳嗽、风毒流、疮肿毒、跌打伤、蛇咬伤。”
3. 广西中草药:“解毒消肿、化瘀止痛、化痰止咳。主要用于毒蛇咬伤、外伤、肺热咳嗽、疮肿毒。”
4,《福建医学杂志》:“治疗外伤和狂犬病咬伤。叶子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花朵治疗荨麻疹。”
5. 《浙江药用植物志》:“祛风解毒,健脾补肾。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痢疾、虚证水肿、外伤、毒蛇咬伤、肿痛和中毒。”
6. 广西民族医学纲要:“治感冒、发热、咽炎、泌尿系结石和消化不良。”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和疖病。
1。风毒流:梵天花120克,羊肉240克。加入半杯酒和半杯水,炖3小时,每天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疗痢疾:梵天花9-15g。在水里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干燥。整个植株长20-50厘米,茎厚3-7毫米。它是圆柱形的,棕黑色的。幼枝为深绿色至灰绿色,坚硬,纤维状,白色木材,中间有髓。叶片通常为3-5浅裂,裂片倒卵形或菱形,灰棕色至深绿色,稍有毛,幼叶椭圆形。果腋生,扁球形,宿存的副萼,被有毛的鹿角和倒钩刺,果皮干燥和厚膜质。
锦葵科婆罗门花。
小灌木,约80cm高。分枝平铺,小枝星状被绒毛。叶互生,叶柄长4-15mm,长有长柔毛的托叶钻形,长约1.5mm,早落,下部叶轮廓为掌状,3-5半裂,裂缝深于中部以下,圆而窄,长1.5-6cm,宽1-4cm,裂片为菱形或倒卵形,呈葫芦状,顶端钝,基部圆形至近心形,锯齿状,两侧布满星形短鬃毛,上部的叶子通常是3半裂的。花单生或近簇生,花梗长2-3毫米,小苞片长约7毫米,基部合生,稀疏被星状毛覆盖,花萼短于小苞片或长度几乎相等,卵形,尖,被星状毛覆盖,花冠微红,花瓣长10-15毫米,雄蕊柱无毛,与花瓣等长。果实呈球形,直径约6毫米,有刺和长鬃毛,有倒钩的一端有倒钩。种子平滑和无毛。花期为6月至9月。
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于山坡上的小灌木中。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