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08 14:00:02 阅读:()
毛叶肾蕨,传统中药的名称。它属于多毛肾盂瘤(Forst.)普雷塞尔的整个草地。毛叶肾蕨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瘀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婴儿营养不良和食物停滞。
祛瘀化痰。
婴儿营养不良和食物停滞。
口服:汤剂,9-15g。
中药孢子植物:“祛瘀化痰,治疗婴儿营养不良。”
肾蕨科的肾蕨。
毛叶肾蕨,又称毛肾蕨《中国主要植物图集·蕨类植物》。植株长45-11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覆盖着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和匍匐茎。它是深褐色的,稀疏地覆盖着鳞片。树叶丛生。叶柄长15-35厘米,灰褐色。鳞片是硬草或纸质的。宽披针形或长圆形披针形,长30-75厘米,宽10-15厘米。两端稍微窄一点。它是羽状的。下部沿中脉和小静脉密被线状鳞片覆盖,上部被短毛覆盖,叶轴上部密被纤维鳞片覆盖,下部稀疏被20-45对鳞片覆盖,彼此不覆盖,互生,近无梗。它们通过关节插入到叶轴上。中部大,宽披针形,长4-7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下侧为圆形,上侧被截断并突出成一个小三角形耳片,边缘有稀疏的钝齿。下部短,宽披针形,长3-4厘米,侧脉薄,2-3分叉,顶端有一圆形水囊。孢子囊群为圆形,背对着每组侧脉的上小静脉的顶端,靠近叶缘,孢子囊群的覆盖物为圆形,有一个缺口和膜质。
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位于森林边缘、山谷和村庄道路旁。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