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黄楝树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4-03 00:00:01 阅读:()

印楝树,传统中药名称它是漆树科植物黄连木的叶芽、叶或根和树皮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热、生津、解毒、利尿的功效。用于夏季炎热、口渴、喉咙痛、舌苔糜烂、呕吐腹泻、痢疾、淋病、无名肿痛和毒素、疼痛和皮疹。

功效

功能

清热生津解毒利尿。

适应

适用于夏季炎热、口渴、喉咙痛、舌头糜烂、呕吐和腹泻、痢疾、淋病综合征、无名肿胀和毒素、疼痛和皮疹。

用法和剂量

口服:汤剂,15-30g腌制食物适量叶芽。外用:取适量,涂上果汁泥或用煎水洗净。

相关讨论

1。赈饥本草:“印楝树生于郑州南部山区。它的叶子像刚出生的椿树的叶子,非常小。它们也像印楝叶,颜色略带黄色,花紫红色,种子大如豌豆,成熟时呈绿色和紫红色。”

2. 《本草纲目集》上说:“黄莲芽初春嫩芽,孩子生吃时味甘苦,似黄连,故名黄连。”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用于治疗风湿性溃疡或漆疮。起病初期:黄连叶或树皮150g,板栗根树皮120-150g。捣细,用煮沸的米汤冲泡,盖上盖子,1-2小时后擦洗患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加工

收获加工

春季采集叶芽,夏季和秋季采集新鲜叶片全年采集新鲜或干燥的根和树皮,清洗、切片和干燥。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类

漆树科植物黄连木。

形态特征

黄连木又名:草本茶树铁线莲、楷书、楷书、倒鳞木、黄连、蓼、天苗、黄连。落叶乔木高度超过20米。树皮深褐色,鳞片状,幼枝灰褐色有小皮孔,疏生柔毛或近无毛。冬芽是红色的,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叶柄长1-2mm,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倾斜,全缘,两侧主脉间具细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排列成密集的总状花序,长5-8厘米,花基部有小苞片2个,萼片1-2个,雄蕊3-5个,花丝短,长度小于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花排列成开放的圆锥花序,长18-20厘米,花小,无花瓣,子房上位,球形,无毛,直径约0.5毫米,花柱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呈倒卵形球形,稍扁平,直径约5mm,成熟时紫红色,干燥后有纵向细条纹,顶端细长。花果期为3月至4月。

分布区

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位于海拔140-3550米的低山、丘陵、石林或平原。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