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作用

叶下花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植物大百科 时间:2022-01-01 01:00:02 阅读:()

叶下花,中药名。白毛白杨全草或白毛白杨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血、消肿祛结的功效。用于风湿、关节痛、血瘀、闭经、外伤、骨折肿痛、外伤性出血、肺结核、风寒、哮喘、咳嗽。

功效

功效

祛风除湿、化瘀止血、消肿止结。

适用于风湿、关节痛、血瘀、闭经、外伤、骨折肿胀和疼痛、外伤性出血、肺结核、风寒、哮喘和咳嗽的适应

用法和剂量

口服:煎汤、10-15g或蘸酒。在外部涂抹适量,夯实或研磨并喷洒

相关讨论

四川中医志,1979年版:“治风寒、哮喘、咳嗽”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肌肉骨痛、外伤性疼痛、骨折肿胀疼痛、闭经、外伤性出血、淋巴结核、感冒咳嗽等

相关配伍

1。风湿、中风和肌肉疼痛的治疗:叶下花9-15克。油炸或葡萄浸泡过的衣服。

2. 治疗月经不调及大肠下出血:叶下花9-15g。在水里煎。(配方1-2来自昆明常见的民间草药

3。创伤和出血的治疗:将花药末端撒在伤口叶子下。(云南精选中草药)

加工

收获和加工

春夏收获,新鲜或切块干燥

植物信息

植物种类

菊科白背兔耳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短,平直,直径可达1cm,根颈密被黄褐色绒毛,根丛生细长发达,长可达30cm。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下部木质化,50-120厘米高,密被或疏生被红棕色具糙伏毛或稍具糙伏毛,许多分枝,分枝成两行,稍平展。叶互生,两行,茎和枝,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卵状或卵状披针形,散布在茎上(节间长3-6cm),长6.5-11cm,宽3-5.5cm,枝上密集(节间长6-20mm),长2.5-5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胼胝质细尖齿,上面无毛,沿着脉很少有稀疏的毛,下部覆盖浅棕色贴伏的长柔毛,这些毛脱落变得稀疏到几乎无毛。纤毛基部有5条静脉,最外面的一对非常脆弱,在距基部约1cm处呈弧形连接或消失。中脉中部以上的侧脉互生,短而薄,斜生,从边缘起网状,叶柄短,长2-5毫米,被红棕色糙伏毛覆盖。头状花序直立或下垂,具3朵花,单生在叶腋或2-6复合成腋生纤细总状花序。总苞为圆柱形,直径约3mm,约6层总苞片,无毛或几层外层,顶部短柔毛,具明显的中肋,边缘薄,膜质,外层卵形,长2-3mm,宽1.2mm,顶部钝或凸,中层卵状披针形,长3-5mm,宽1.5-2mm,先端钝或短尖,最内层狭长圆形到长圆形,长约12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狭窄,爪形,花托叶扁平,无毛,直径约0.5毫米。这些花都是两性的花冠管状,白色,长约16毫米,檐5裂,裂片长圆形,等于或略长于花冠筒,花药长约6.5毫米,顶部圆形,基部尾部渐尖,长约25毫米,花柱顶部几乎不分枝,柱头头状。瘦果近叶状,具8厚纵向边缘,密被绢毛,约6毫米长。花冠白色,羽状,约8毫米,合生在基部。花期为3月至6月,9月至10月。

分布区

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位于灌木或疏林下阴凉潮湿的地方。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