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贞桐花、红花倒血莲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唇形目 马鞭草科 赪桐属
盛花期:春季夏季秋季
赪桐的介绍
- 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nb.) Sweet )为马鞭草科大青属的植物,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形态特征:植株高1.5~2米,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幼茎四方形,深绿色至灰白色。叶对生,心形,长15~20厘米,宽16~20厘米,纸质,腹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缘浅齿状叶柄特长,约为叶片的2倍,长30~35厘米。总状圆锥花序,顶生,向一侧偏斜花小,但花丝长花萼、花冠、花梗均为鲜艳的深红色,花期长达半年。花期:5—11月。果圆形,蓝紫色。
赪桐的形态特征
赪桐为常绿灌木,高1-4米小枝四棱形,干后有较深的沟槽,老枝近于无毛或被短柔毛,同对叶柄之间密被长柔毛,枝干后不中空。
赪桐的叶片圆心形,长8-35厘米,宽6-27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疏短尖齿,表面疏生伏毛,脉基具较密的锈褐色短柔毛,背面密具锈黄色盾形腺体,脉上有疏短柔毛叶柄长0.5-15厘米,少可达27厘米,具较密的黄褐色短柔毛。
赪桐为二歧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大而开展的圆锥花序,长15-34厘米,宽13-35厘米,花序的最后侧枝呈总状花序,长可达16厘米,苞片宽卵形、卵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有柄或无柄,小苞片线形花萼红色,外面疏被短柔毛,散生盾形腺体,长1-1.5厘米,深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渐尖,长0.7-1.3厘米,开展,外面有1-3条细脉,脉上具短柔毛,内面无毛,有疏珠状腺点花冠红色,稀白色,花冠管长1.7-2.2厘米,外面具微毛,里面无毛,顶端5裂,裂片长圆形,开展,长1-1.5厘米雄蕊长约达花冠管的3倍子房无毛,4室,柱头2浅裂,与雄蕊均长突出于花冠外。
赪桐的果实椭圆状球形,绿色或蓝黑色,径7-10毫米,常分裂成2-4个分核,宿萼增大,初包被果实,后向外反折呈星状。
赪桐的花期5-11月,
赪桐的生态习性
- 赪桐原产于亚洲热带低海拔林缘或灌木丛中。
赪桐性喜高温、湿润、半荫蔽的气候环境,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耐荫蔽,耐瘠薄,忌干旱,忌涝,畏寒冷,生长适温为23~30℃。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南方旱季低温,露天的植株落叶休眠,林下植株可常绿。4月始萌发。
赪桐的栽培技术
赪桐粗生易长,可阴可阳,为达到矮化植株,开花整齐、茂盛的目的,则应在植株萌发前,即4月实行重剪,留茬20~30厘米,同时进入正常的水、肥管理。
赪桐的繁殖方式
- 赪桐可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扦插可结合修剪进行,时间为3—4月,插稳长度为15~20厘米,扦插茎质不限,保持80%的湿度,成活率高达95%以上。
- 蚜虫、吹绵蚧、黑毛虫,以及煤烟病、白粉病等。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
到2014年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
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
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赪桐的分布区域
赪桐产江苏、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赪桐在印度东北、孟加拉、锡金、不丹、中南半岛、马来西亚、日本也有分布。
赪桐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 赪桐的全株药用,有祛风利湿、消肿散瘀的功效。云南作跌打、催生药,又治心慌心跳,用根、叶作皮肤止痒药湖南用花治外伤止血。 
【别名】朱桐、红顶风、红菱、雌雄树、大丹、红龙船花、状元红、荷苞花[四川]
【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赪桐Clerodendron japonicum (Thunb.) Sweet,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甘、淡,凉。
【功能主治】
根: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肺结核咳嗽,咯血。
叶:解毒排脓。外用治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根0.3~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又名珍珠宝莲,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龙吐珠夏秋季节,顶生的白色花萼中吐出鲜红色花冠,红白相嵌,形如游龙吐珠,异常美丽,为常见的盆栽花卉。
赪桐的园林用途
赪桐花艳丽如火,花期长,主要用于公园、楼宇、人工山水旁的绿化,成片栽植效果极佳。